close

0.jpg (明朝錦衣衛佩刀圖)

上週完成了鶴拳拳詩的閱讀之後,考慮接下來要讀什麼。
有想過再來研究方七娘白鶴拳十五勢,不過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想來讀看看王餘右的太極連環刀法。
這一兩年台灣的安全兵器不管在器材和比賽規則上都比以前成熟很多,投入比賽的人也很多。我個人一開始是以合氣道的合氣劍來參加比賽,在驗證了合氣劍的一些用法之後,忽然懷念起大學時代練習的劈掛單刀。然而當時大部分的招勢只是學習了套路而已,實際上的用法並不很明瞭。
在思考怎麼用中式單刀技擊的時候,想起了學長推薦過的太極連環刀法,裡面記錄了很多刀法應用的招法。
閱讀越有意思,所以接下來打算花時間來把這部刀法慢慢的讀一讀,跟大家分享。

太極連環刀法是明末王餘右紀錄的刀法心得。依照唐豪在書中的紀錄,王餘右是有實際抗清戰鬥經驗的讀書人,所以他記載的刀法心得可能也是有實際戰鬥經驗的體會,很值得一讀。

首先開篇第一段是太極連環刀法的開篇總論。作者開頭重點提了刀的重量的問題。作者主張應該要用重刀,利用刀的重量來帶動攻勢,而不應該純靠力氣來揮動刀劍。依照這樣描述,尤其是文中有“如水銀之在竹筒中,運之則至首,收之則至尾”,我推測王餘右的刀路可能會有點類似運用離心力拋甩的感覺,利用身形來帶動刀的軌跡而不是用手力去操控。

這段記錄反映了當時武術圈流行運用輕刀快攻的風氣,也記錄了當時主流刀械的重量。“刀之輕者斤餘,重者三十五六兩” 換算今天的單位輕刀大約600g,重刀大概在1300g左右,其實都還在單手可以揮舞的範圍內,但是這個重量差距已經必須運用不同的操刀方式才能發揮刀的優勢了。
還有就是作者對於為什麼要選擇後發的觀點。其實以我個人的經驗,武器對打後發有後發的優勢。只要不出招,基本上就沒有明顯的破綻,一旦出招不管是被對手格擋開或是被對手閃掉,往往就會是足以致命的破綻。這也就是作者能發出神速一擊的機會。
也許寫文章總是第一句就開地圖砲是明代文人的寫作風格,比如吳殳、俞大猷、程沖斗,多多少少都有“別人都錯,我才正確“的含義在文中。太極連環刀也不例外。其實不管是重刀或是後發,都是王餘右個人的心得,不是絕對的準則。
在兵器技擊的擂台上什麼樣的戰術都有人運用,但是中國武術,尤其是兵器,在這類心得的記載屈指可數。難得有古人記載下來,真的應該且讀且珍惜。

這本太極連環刀法對於有心研究中國刀的同好,絕對值得細細體會。

(而且明代的文章超好讀,幾乎不需要查資料註釋,超感人QQ)


原文

總論

吾觀今之運刀者,多以力運刀,不以刀引力,卻不知用力於刀,則力在骨,骨受刀制,則運轉不靈(註1),難云疾快矣。近人之病,多好輕刀,吾之用刀,反要其重,其故何與?近人以力運刀,故好輕,吾之用刀,以刀引力,故要重,然,重刀力大,刀動力隨,雖不用力,而力自隨矣。

或曰:刀之輕者斤餘,重者三十五六兩,若不用力,豈能偏搧旋轉(註2),心手相應乎?余曰:有說焉,近人之用刀者,刀未出而力先聚,先存心聚力,力在骨內,與刀何涉?吾之用刀,力在筋骨,骨軟筋硬(註3),周身氣脈相連,雖不用力於刀,而周身氣力自全在刀焉,如水銀之在竹筒中,運之則至首,收之則至尾(註3),然,此亦難為不知者道也。

今吾之運刀,多從後發者,何也?欲其氣力從周身而至,出刀神速,敵人難料,又使磕打不著,力貫於刀,其力自大,加以電掣星馳,傷敵而回,不惟敵者不知,即運刀者亦有所不知,若有心,即非天然矣。

註1:則力在骨,骨受刀制。力當然不會在骨頭裡面,這段應該是說關節和肌肉因為用力而僵硬,導致運動不夠靈活。

註2:偏搧旋轉。在後面的章節王餘右有逐字解釋每個動作的差異。

註3:骨軟筋硬。筆者理解為關節放鬆,肌肉有力。

註4:水銀之在竹筒中,運之則至首,收之則至尾。這幾句可以看出王餘右運用離心力來甩動長刀的特色。


白話翻譯

總論

我看現代人運刀,大多是用力在運刀,而不是利用刀來引出力量。他們不明白用力揮刀則關節僵硬,肢體活動反被刀限制,無法靈活運動,更不要說敏捷迅速了。
現代人的毛病,就是喜歡用輕的刀。我用刀的話反而要選重的,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現代人是用力量揮刀,所以喜歡刀輕一點;我用刀則是要用刀來引出力量,所以要重。刀如果重,揮舞時力量當然就大,只要刀在舞動,力量就蘊含其中,不需要刻意用力,自然有力。

又有人說,輕的刀才一斤左右(約600g),重的刀卻大概三十五六兩重(約1300g),如果不出力,怎麼有辦法隨心所欲的偏搧旋轉,施展技法呢?
我是這麼回答的:有人說,現代用刀的人,刀還沒發出就已經在蓄力了,一旦刻意蓄力,則肌肉關節緊張,力量鎖在身上,力量再大卻無法灌注在刀上,你的力量跟刀不是毫無關係嗎?
我在用刀,關節放鬆但是肌肉有力,全身關節串聯,雖然沒刻意用力,但是全身運轉的力量都傾注於刀上。刀就像是在竹筒中灌入水銀,揮舞則水銀就衝到前端,收回則水銀又流回末端。這種心法實在很難向不明白的人解釋。

現在我在用刀,都喜歡比對手後發,這又是為什麼?
因為我要運用全身的力量來出刀,如此出刀神速,出乎對手的意料。後發又讓對手沒有機會磕打我的刀。如此一來我能夠把力量全部集中在刀上,自然力量強大。雄渾的力量加上閃電般的速度,殺傷對手收刀之後,不只對手不明白發生什麼事,連出刀的人也不完全明瞭。如果心中有意為之,那麼這刀也就不夠自然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二刀流 的頭像
    二刀流

    二刀流的刀鞘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