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r73r542-o12o-42r4-8135-99n6ns512q82.jpg

原文

太極連環刀母

行刀六路,每路十八刀,計一百零八刀勢,皆係十三法內,攻擊殺手,進退高低,寬窄騰移,無不周備,甚毋以泛常虛架目之,學者當細心體悟。

第一路

出鞘順撩。轉手劈肩。上步下打。廻刀後搜。縱身斜砍。縮身抽掣。上步添扎。蓋面後搜。上步右撩。上步左撩。蹲身下攔。上步虛扎。縮身托肘。太陽大劈。廻身搜襠。上步直剁。裹身掣步。裹刀看守。


翻譯

太極連環刀母

行刀六路,每路有十八刀,總共一百零八刀,都源自於十三法。攻擊殺招,進退高低,寬窄騰移,都齊全沒有遺漏。千萬不要當作一般的花招套路看待,學習的人要細細體會。


其實我本來很猶豫要不要跳過套路解讀的部分。因為只有招式的名字要去推理實在太麻煩了,而且比其他有細節描述的段落更容易落入主觀,非常容易跟原始面貌天差地別。
不過我實在太想讓大家知道這個套路的第一招居然是拔刀術,只好挑戰一下套路解讀了。後面的套路越來越難,也許遲早會出現必須整套套路放棄的狀況。
就看看能做到哪裡吧

行刀六路的招式名字很白話,不會因為文辭修飾導致無法判斷動作的招式。不過仍然有一些招式因為不確定實際的動作、位置和方位而很難從名字上推測出內容。
所以僅以我能夠從名字上猜出動作和用法的招式來做說明解釋。
動作的型態,主要以我以前練過的劈掛刀、八卦刀來揣摩,另外就是一些我看過的中外刀法套路了。

關於這個套路特別想提的是,套路的第一招是從拔刀出鞘開始。這一招凸顯了幾個很有趣的事情:

  1. 中國武術也有拔刀術
  2. 這個套路確實是從古代還會把刀連鞘配戴在身上時設計的。所以這個套路的確很古老,而且至少在明代就已經有套路練習的形式了。
  3. 雖然套路並沒有詳細寫出每一段該怎麼使用,但是可以看出動作設計是有連續性的,可能就是刀法命名為連環刀的原因。取其招招連環相扣之意。

以下是套路的名字和我推測的應用方式說明。日後會另外找時間補上動作示範。

順序   招式名稱 說明
1-2 出鞘順撩-轉手劈肩 步立執刀勢預備,左腳左手在前,左手放鬆自然握住刀鞘。
上右腳同時右手拔刀,由左下往右上,刀鋒向上撩刀,結束時刀尖向前,直指對手面部,以嚇阻對手追擊。
右手腕旋轉,以刀護頭,順勢將刀復由右上往左下劈砍敵左肩。
3 上步下打 不確定
4 迴刀後搜 不確定
5-6-7 縱身斜砍-縮身抽掣-上步添紮 往前縱身躍步,斜砍對手肩頸。
腳步落地時順勢蹲下縮身,向後縮退一步,同時刀刃向上向後抽刀,以防敵追擊。
抽刀後,如果對手猶豫,隨即上步紮刺對手。
8 蓋面後搜 不確定
9-10 上步右撩-上步左撩 上右步,右撩刀。
上左步,左撩刀。
11 蹲身下攔 不確定
12-13 上步虛紮-縮身托肘 上步佯刺對手。
如果對手以劈砍反擊,隨即潛低身形,刀鋒向上托擊對手持刀手肘腕。
14-15 太陽大劈-迴撩搜襠 盡可能將身形放長放大,劈砍對手的頭部。
刀劈下到自身中線時,旋轉手腕,刀鋒向上,撩刀攻擊對手襠部。
16 上步直剁 不確定
17-18 裹身掣步-裹刀看守 纏頭刀向後躍步,拉開距離。
裹腦刀護身,觀察敵情。

更新:2021.06.29  附上目前能從名字猜測的部分招式的實作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