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程沖斗的耕餘剩技我越讀越喜歡)
過年前後,跟一個因為我的關係才開始練武術的朋友聊天。
原本我是抱著分享這些年的心得的心態去的,話一聊開卻是我很震驚的發現,為什麼反而是他講得一些東西都我都沒有聽過呢?
進一步聊我才明白,因為他喜歡研究武器,喜歡閱讀古書,所以他自己從網路上蒐集了很多古譜,一字一句的慢慢閱讀。他從書上讀到的很多東西,可以說都是古人第一手記錄下來的材料,有憑有據所以說話時的底氣也很足。
那天聊過之後,我回家打開我的書櫃,看著我收了一櫃的拳譜,我決定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一本一本慢慢讀過去。
逐字逐句的讀,會發現其實很多事情以前的人都記錄的很清楚也不玄妙。比如現在偶爾會有人問得
"槍、矛和朔,有什麼不同?" 武藝圖譜通誌裡面記錄道"武備志曰:槍古之矛也釋名曰矛。長丈八尺曰矟(音朔)馬上所持。"
簡單說,槍跟矛基本上沒有差別,但是很長的槍可以叫做朔,馬戰用。
還有六合槍的六合到底是什麼?很多人會直覺的講出"外三合 內三合"然後背出一串"肩與胯合,肘與膝合......",可是明代傳下來的所有古譜裡面,六合槍就是六個對練的槍術套路,一段叫做一合,總共六段叫做六合。內外六合根本沒有提過。
又或者是前陣子寫過的,拳經拳法備要中的醉八仙歌訣。原來醉八仙並不像現在的醉拳是地躺拳,而是腳步靈活的立技打摔的心法。
古書古譜認真的逐字逐句去讀,越讀越心驚,原來那麼多事情古人都已經用很淺顯的文字寫下來了,原來有那麼多事情現在的講法早就跟本來面貌相去甚遠。
目前讀得一些古譜看起來以明代留下來得最多,內容也最實際。明代的資料大部分來自於軍隊的武備,以長短兵器和軍隊操練為主。不過也有像是程沖斗或是吳殳、王餘佑、張孔昭......一眾民間武術家。他們記錄得是更偏向民間防身決鬥的武術。
比如王餘佑的太極連環刀法,主要使用的武器是腰刀,技法中甚至有擲出手上武器的保命殺招"飛龍劍"。
這些都是很有趣的資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甚至是可以配合文字和圖畫一動一動慢慢演練的。
閱讀的資料互相比對,有時候還會發現,同一份拳譜是會隨著時間流傳而增加或者是改變部分內容的。
比如閱讀鶴拳拳詩的時候,意外翻到少林龍術正法裡面有一大段跟鶴拳拳詩的前幾個章節幾乎一模一樣,但是並沒有收錄完全的鶴拳拳詩。這部分就值得推敲為什麼鶴拳拳詩後面的部分沒有被收錄了,到底是誰抄誰的?
而鶴拳拳詩全文有些段落的文風也不盡相同,有沒有可能是歷代傳人將心得一段一段的增添上去呢?
這些都是很有趣的問題,也只有親自去閱讀和研究古譜之後才會發現。
這幾年HEMA這門幾乎全部是從文獻和考古資料復活的武術越來越流行,反倒是源遠流長傳承沒有中斷的中國武術卻有很多東西是透過師長一代一代以訛傳訛。隨著時間流變得新解釋不見得沒有意義,但是很多時候用現在的說法想回頭了解原始面貌就會產生嚴重的誤解。
以前人要用天價和緣分才能重金取得的秘笈或是拳譜,手抄謄寫的幾張爛紙或是反覆背誦熟記得拳詩,代代相傳,幾代人就研究那幾百個字,字字珠璣。我們現代人卻是隨手一伸就是好幾本,可是只有買回來那幾天用看骨董的心情輕鬆的瀏覽然後就束之高閣。甚至往往有很多人會說,讀那些沒有用。
只讀不練當然沒用,更多時候是似懂非懂的片面引用古人的片段言論,沒有完整讀過,因而發生誤解,很多時候反而造成自己練習上的矛盾。
在追求傳武真正面貌的時候,這些曾經親眼見識而且紀錄了真實面貌的資料,肯定值得每個喜歡傳武的人用心閱讀得。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也會有真功夫。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