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極連環刀都沒更新、沒進度,主要是因為我想多練習,然後藉一些比賽和交流來更深入的體會他的內涵。
不過今天想藉一個無聊的話題來分享我平常是怎麼推敲太極連環刀的。
這個問題就是
"那麼太極連環刀法的左手放在哪裡呢?"
太極連環刀法是一本純文字的刀譜,雖然用字淺顯,但是完全沒有圖畫。很多動作的具體細節如果書上沒有寫,就只能自己腦補想像。(其實就算寫了,還是只能靠想像)
其中一個沒有寫到的細節就是 "左手到底放哪裡?"
要解決這個問題,能用的思路有以下幾種:
- 經驗法
- 文本推理法
- 文獻對照法
(這些方法的名字是我自己隨便取的)
首先是最簡單的經驗法,也就是從自己練過、看過的現存刀法去做推測。
作為一個中國武術的愛好者,中國單刀法大部分時候不持刀的那手會放在胸前。這大概可以當作一個常識。
但是,用現在的觀念來猜測幾百年前的技術應該是什麼樣子,只能當作一個最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可能,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證據支持這個從經驗來的結論。
畢竟非持刀手就垂在身邊或者揹在身後,也是一種常見的架式,不能排除太極連環刀也是這樣。
所以就要用第二種方法,文本推理法,從原文的細節中做推敲。
太極連環刀法是一本著重描述攻守兩方互動細節的刀法,所以在推理前我先做一個假設:
不管是主(攻擊方)或是客(被攻擊方)使用的架式、動作、技法都符合太極連環刀法原則。
由於攻擊方在書本原文中完全沒有描述他的左手擺在哪裡,我們沒辦法確認這個細節。但是在書中猛虎驅羊這招有提到可以攻擊客的左臂,可以成為推理 "左手在哪裡" 的線索。
原文節錄如下:
主左步進半,右步進一,諒近敵人,發刀虛砍客面胸肚處。客蹲身以刀背自右向左開磕主刀。刀響。主自客右肘下翻刀繞客左肘腕轉砍......
從這段可以想像,動作的過程是:
主攻擊客的頭身,客把主的刀往外撥,主順勢把刀由下繞回內門追擊,主會有機會可以攻擊客的左手肘腕。
既然這時候客的左手會在主的攻擊範圍內,表示客的左手就擺在身前,可能是頭面旁、胸腹前,無論如何不會是垂在身邊或者揹在身後了。
然後根據我們前面的假設 "不管是主(攻擊方)或是客(被攻擊方)使用的架式、動作、技法都符合太極連環刀法原則。"
就可以推測,太極連環刀法平常的時候左手就是常態護胸。
看來這個推理是個強而有力的證據了。
那麼,還有沒有其他相關的資料可以佐證呢?
於是就要用第三個方法,文獻對照法,來參考相接近時代的其他資料。
首先來看看成書時間同樣在明代,由畢坤寫作的渾元劍經。
在渾元劍經內篇的戒律二十條中有一條是:
後手莫離懷
可見畢坤的觀念中,持劍戰鬥時,無論如何後手不要離開胸腹前。
雖然太極連環刀法是刀,渾元劍經是劍,但是同樣為單手短兵,或許在部分原則上可以共通參考。
另外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四張金刀刀譜的圖畫,這份金刀刀譜其實就是成書於康熙年間的萬代流傳單刀譜。
王餘右生卒年為1615~1684
萬代流傳單刀譜成書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距離王餘右過世僅僅二十一年。
萬代流傳單刀譜是受皇帝旨意編寫的刀譜,必定蒐集了當時中國優秀刀法進行總結。所以圖畫中的刀手大部分時候都維持左手護胸的姿勢,極可能是當時單刀練習者普遍的習慣。
萬代流傳單刀譜成書時間距離王餘右生卒年代不遠,很可能這個左手護胸的習慣在王餘右那個時代也是如此。
(金刀刀譜/萬代流傳單刀譜)
另外雖然時代晚了很多,但是在成書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兵器指掌圖說中也是以左手護胸的姿勢做單刀對戰的演練。
(兵器指掌圖說)
綜合以上的推測跟圖畫證據,我認為太極連環刀在運用時,左手應該要常態護胸。
這也符合中國刀術所謂 "單刀看手" ,有大量運用左手近身纏鬥技法的便利性。
雖然這只是一個很無聊的小問題,其實可以不用這樣又推理又找證據,直接就擺在胸前練就解決了。(其實我練的時候也不會想這麼多)
但是畢竟是想從書上研究技術,能盡可能讓技術有憑有據總是一件好事。而且推敲這些事情對我來說是真的蠻好玩得。
以上就是我在研究古代拳譜、刀譜時常用的一些思路跟方法。
供大家參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