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基本上有用的內容不多,更像是一般拳師常掛在嘴上的老生常談。PO出來有點混篇幅的感覺......
比較有趣的在最後幾句,"頭至胸識有疾,胸至身識有疾,身至腳識有疾也。"
雖然我沒辦法確定識有疾是什麼意思,可能是指上中下三盤都要快,要同進同出,也可能是要檢查確認這三盤是不是端正,有沒有出毛病。不過因為這個章節是在討論三戰,這個句子又在談論上中下三位,或許可以藉此確認三戰的三的確是在說上、中、下三盤。
原文
論三戰法分第八
頭為主,身為帥,腳為將,手為兵。(註1) 六科為脈之要,左邊心肝腎,右邊肺脾命。(註2) 謂上中下三位,宗論部位,頭至胸識有疾,胸至身識有疾,身至腳識有疾也。(註3)
註1:頭為主......手為兵。屬於老生常談,基本上就是要講究身體跟意識的統一。在古代,帥其實比將大,如果這個段落在選字上有講究到這個程度的話,那麼整個身體的運動流程應該是,意識決定動做,身體先發動動作,接著是腿腳,最後才是雙手。這個流程其實也符合老師的指導。
此外還能延伸解讀,頭是主,所以要端正不能隨意亂動;頭是主,所以要保護好......等等,可以做一些引申聯想。
註2:六科為脈......右邊肺脾命。我猜六科是中醫的某種專有名詞,但是因為我不懂中醫也搜尋不到相關的資料,所以沒辦法確認。能夠查到的六科的資料,主要是明代的官職,或是六種主要的農作物,很難做出恰當的解讀。下一句的臟器的排序也跟現代醫學的擺放不太一樣,可能是中醫的臟腑理論。希望有能理解的朋友可以協助,感謝。
註3:謂上中下三位......識有疾也。這邊講解了上中下三盤是怎麼切分的,藉由這句,我基本上確定三戰的三是指上中下三盤。至於識有疾,有疾兩個字的出處可能在"孟子梁惠王篇" 梁惠王對孟子說了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寡人有疾,寡人好貨;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講了自己的三種性格上的問題。所以有疾應該是有毛病的意思,則識就是認識,理解的意思。所以這邊我解釋成這三個部位要分別確認是否端正,有沒有錯誤要糾正。
白話翻譯
討論三戰法 第八段
如果頭是一身之主,身體就是元帥,腳是大將,雙手就是實際接敵戰鬥的士兵了。所以實際身體運作的流程是,由意識發出指令,身體開始發動,雙腳做移動和發力,最後由手來進行攻防。
左邊的心肝腎和右邊的肺脾命,這六個是最重要的脈。(意義不明)
最後談上中下三盤。以部位來區分的話,分別是從頭部到胸部、從胸部到腰胯,從腰胯到腳部。這三個部位要分別確認是否有什麼錯誤要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