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0632_3632.png.jpeg(赤頸鶴,體型最大的鶴)

這段是專門討論打鬥時要留意的重點,不再像之前的章節總是會提到發力的方法,全篇著重在談打鬥。

全篇最重要的兩句話是“子在他人鼻,午在自己手”。南拳套路常常攻擊動作並不向著對手的臉打,從這兩句可以明白,真正打架還是會用最快速度就往對方的面部攻擊。

過去筆者參加猿仙通背拳-許偉戰老師的講習時聽到的他們家傳祖訓 “出手不打臉,必定功夫低”
許老師還說,出手先打對方的臉,在他們拳術中叫做“閉五行”。因為人的臉,尤其鼻子,一旦遭到攻擊,眼睛就都是淚水,也不好呼吸,彷彿臉上的五行五感都被封閉了一樣。人馬上陷入一陣慌亂,後續的追擊更加容易有效。

“子在他人鼻,午在自己手”的子午線概念還可以進一步拓展來討論。子午線其實就是最短距離的意思,不必然就是拳頭跟對手的臉的連線。今天如果午是我的手肘,子可能就是對手的心窩,如此便是一記頂心肘。確實把握子午線的概念,在理解一些拳術招式的時候就能避免一些繞遠路的應用方式。兩點之間,直線是最短距離這是不會變的。

最後是幾條拳詩作者整理的戰鬥原則,可以稱為心法了。讀過之後會覺得,都不是很特殊的概念,不論南北中外,拳術技巧可能有差異,但是打架的原則是不會變的。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很多東西我們已經以不同形式學過很多次,但是相較於古人有些東西我們反而很少親自驗證過。這可能才是我們跟古人們最大的差別。


原文

論人敵手工夫分第七

此法要門戶子午相連,子在他人鼻,午在自己手。又午在元,子午二字不相離。(註1)精神凝聚,不可被人用計害生門(註2),觀其動靜,察其虛實,然後舉步入偏(註3),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出橋手不可太剛,亦不可太柔,全在肩節。察其敗勢方可進中關而殺之,不可忘記。勢為要打倒人,工夫一之乘勢備力(註4),二之為五肢歸一(註5),三之一兩化千斤(註6),四以門就門(註7),五連三起駿(註8),五法手能離滑脫化(註9),自然無堅不破,誠足為中流砥柱也。

 
註解:
註1:子在他人鼻......不相離。子午線就是直線,這句字面上意思就是用最短距離直接打對手的鼻子。而子午的概念是相對的,如果把子當作拳頭的時候,午就在元,也就是丹田。這兩句還可以進一步討論,子其實也不必然一定要在手,午也不必然在對方的鼻子,擴大一點說其實就是以丹田發力,用最短距離攻擊對手的要害。
 
註2:害生門。害有傷害、破壞、損壞的意思。生門雖然在奇門遁甲上有特定的方位和含義,查閱一些資料之後跟武術似乎沒什麼關係。不過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對八門金鎖陣有這樣的描述 “此八門金鎖陣也。八門者: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如從生門、景門、開門而入則吉;從傷門、驚門、休門而入則傷;從杜門、死門而入則亡。今八門雖布得整齊,只是中間通欠主持。如從東南角上生門擊入,往正西景門而出,其陣必亂。”
雖然沒有根據,如果以這段故事來解釋的話,就是身上架勢的生門如果被人用計突破了,一身架勢就亂了,自然也離敗不遠。所以生門就簡單理解為破綻就好。
 
註3:舉步入偏。這邊的偏應該是指偏門。因為後文有提到,要在對手敗勢方可進中關而殺之。不過重點應該還是後面兩句的出奇不意,攻其無備為重要。
 
註3:乘勢備力。要能隨時因著當下情勢做好準備。傳統武術不見得以雙方做過完整準備的擂台勝負為考量,很多時候是突然發生的衝突。如果沒有在衝突發生前就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準備,後面所有的重點都很難發揮出來。
 
註4:五肢歸一。五肢可能指水、火、金、木、土,五種鶴拳的技法類型,也可能是指四肢加上脊柱的五肢。總之五肢歸一還是可以簡單理解成將一身技法一以貫之,能夠隨心所欲的運用。
 
註6:一兩化千斤。不用過度執著一兩或是四兩或是怎樣才是“化”。簡單理解成以較小的力量,卸開對手的來力。避免硬碰硬,做太多力量對抗的技巧就可以了。
 
註7:以門就門。以當下適合的角度方位進行攻防就好,不要勉強一定要特定的模式。比如偏門對中門或是偏門對偏門,以當下的狀況直接處理,不要太堅持特定的做法。
 
註8:連三起駿。三在中文通常是是虛數,單純表示很多。連三起駿表示連續發力。而發力不一定就是發出拳腳,拉扯、旋轉,廣義上也都需要發力。總之這裡表示一接觸,攻勢就要連綿不斷。
 
註9:離滑脫化。這邊原文沒有下各別的定義,但是從這四個字可以看出其實鶴拳的手法並不喜歡粘著打。他要隨時可以保持手的自由,不會被對手黏住或者封住,要打就打,要走就走。

白話翻譯

討論與人動手的工夫 第七段
這個功夫的重點是自身門戶的子午線要相連,如果子是對方的鼻子,午就是自己的拳頭;如果子在自己的拳頭,那麼午就是自己的丹田,無論如何子午線一定要對正,並且從丹田發力打擊對手。
打鬥的時候要精神集中,不可以對手輕易哄騙就被突破自己的架勢。仔細觀察對手的動靜,細細區分他動作中的虛實,然後出其不意的殺入他沒有戒備的破綻。
出手不可以太過剛猛,也不可以太軟弱,其中分寸拿捏都掌握在肩膀。發現對方的架勢已經潰敗了才可以大膽從中門突破,這點千萬不能忘記。
拳勢最重要的就是要打倒對手,其中有幾個重點如下:
一,要因應當下情況作好戰鬥的準備
二,要技巧嫻熟,能隨心所欲地運用
三,要用技巧避免跟對方在力量上硬碰硬
四,打鬥時要臨機應變,在什麼位置能怎麼打就怎麼打,不要拘泥
五,一旦動手就要攻勢不停
如果金、木、水、火、土,五種手法要能自由運用,手可以隨時斷開跟對方糾纏、滑溜讓對方捉不著、化解對方的攻勢,打鬥時自然無堅不破,足以作為武人的中流砥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二刀流 的頭像
    二刀流

    二刀流的刀鞘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