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通臂)
王征南六路的第二路是通臂。
我猜原文的文白翻譯實在太長了,大部分人沒有耐心讀完,所以不會注意到,通臂這兩個字在內家拳法中已經出現了。不過那個時候不是以一個門派或是風格來記錄,而是一個很單純的招式名字。
在網路上搜尋可以找到一條關於通臂猿的紀錄,很有意思。
清 趙翼單《檐曝雜記 獨秀山黑猿》 :"天保縣令送一黑猿來,系於楹,有門子嬲之,相距尚七、八尺,忽其右臂引而長,遂捉門子之衣,幾為所裂,而猿之左肩則已無臂,乃知左臂已併入右臂矣,即所謂通臂猿也。"
這個故事當然是無稽之談。事情可能是有的,但是左臂通右臂是不可能的。大概只是鄉民加油添醋,道聽塗說之後誇張了的故事。
然而通臂猿的左臂通右臂的形象卻很生動的解釋了王征南內家拳出拳的方式。
至於王征南的通臂跟北方通背拳是否有關係,目前仍未可知,留待日後再研究。
通臂勢的原文如下。閱讀上應該還是蠻白話簡單的。
通臂:
長拳也,右手先陰出長拳,左手伏乳;左手從右拳下亦出長拳,右手伏乳;共四長拳。足連枝,隨長拳微搓挪左右。凡長拳耍對直,手背向內,向外者即病法中戳拳。
從字面上很單純可以明白,通臂就是一手出拳,一手收拳,擊出的是拳心向下的陰拳。
收回來的手,收到乳頭下。這裡暗示了出拳的時候是整個身體側身將拳送出去,如此收回來的拳頭才能正好放在乳下。假如是正身出拳,拳頭就會是收在脅下或是腋下而不是乳下,再來既然叫做通臂,自然會追求盡力把手探長探遠,只有側身才能盡量將手送出去。
腳步要配合這樣左右出拳而左右稍微調整角度,這也符合側身出拳的自然動作。如果是正身出拳,腳步就不太需要左右為搓挪了。
另外還有一個是情理之中,但是卻沒有證據支持的推測。
王征南出拳的方式可能會借鑒開弓射箭的概念。
在黃百家內家拳法一文中有提過,王征南認為拳術和器械是互通而相輔相成的,也就是所謂拳成兵器就或是兵器是手臂的延伸。
在原文中有這麼一段話:
先生談古道今,意氣慷慨,因為余兼及槍刀劍鉞之法曰:“拳成,外此不難矣。某某處,即槍法;某某處,即劍鉞也。”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王征南的拳術是可以跟他的兵器術共用部分身體操作的概念。
接著我們再看王征南射箭三要的描述:
手法務要平直,必左拳與左肘,左肩及右肩右肘,節節相對。
如果將這引弦開弓的描述與通臂勢出拳的動作相互對照,想來也是可以通用的。
比較不好確認的反而是病法中戳拳的含意。
原文是凡長拳耍對直,手背向內,向外者即病法中戳拳。對直好懂,就是手臂要打直的意思,但是手背向內、向外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現在推測有兩種可能:
- 一個可能是拳跟肘沒有在同一條直線上。
- 拳頭旋轉過度或使旋轉不足,導致拳背不是朝著正上方,而是有朝向左右的傾斜
兩種狀況確實都容易造成關節損傷。至於究竟戳拳是哪一種就未可知了。
以下是依照原文的嘗試演練。
(前手出陰拳,後手伏乳)
以下是影片示範:
(通臂,長拳也,右手先陰出長拳,左手伏乳;左手從右拳下亦出長拳,右手伏乳;共四長拳。)
以上都是依照原文的文字紀錄嘗試演練。
歡迎有不同解讀的朋友交流指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