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999268499p4ss380psppo90933rr5p.jpg

上週通讀過王征南內家拳的文章後,我發現雖然其中大部分的技術或者字訣已經無法還原了,但是藉由文字描述還有與同時代文獻做對照還是能推理出一部分的技術來。今天就來嘗試還原看看斗門勢

斗門勢在征南內家拳中是做為六路套路的第一路來練習,在之後的十段錦套路也經常回到這一勢可見其重要性。

不過在研究斗門這招之前,先來研究一下斗門這個名字。
。查閱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斗作為名詞主要有以下幾個解釋:
1. 量詞
2. 酒器
3. 形狀像斗的器具
4. 星座名

假如我們採用星座名來理解的話,通常可能會指北斗七星,那麼七星的象徵在傳武通常就是指頭、肩、肘、手、胯、膝、足,這幾個重要的擊打部位或是迂迴斜行的步法。

不過這個字也有形容詞的用法如下:
1. 比喻小:如斗室、斗城
2. 比喻大:如斗膽豪心
3. 比喻險峻
這幾個形容詞搭配後面的,涵義上就會變成小門、大門、險門,作為一個拳術的開門架勢似乎也是一種合情合理的命名。
此外在一些其他的詞彙中,常常也通,比如斗氣也寫作鬬氣斗力也寫作鬬力......鬬是相遇或是競爭的意思。所以斗門鬬門也是合乎情理之中。
總之斗門不論是採用北斗七星、各種形容詞或是同音通假,作為開門第一勢的地位從名字上就凸顯出來了。

接下來就看看在我手邊蒐集到的古譜中,有沒有名字相類似的招式。
三台萬用正宗之中紀錄了兩個招式:斗口斗底。全文抄錄如下。

斗口:
起手進右步,左拳打四角復一下右拳就剁回右拳,轉身進左步,左拳打四角復右拳又剁,右拳四角打,一般開左拳。

斗底:
起左腳踢他右腿,上腫轉身撤前向南面,朝西倒立左拳平耳,右拳平腰,踢右腳就開步,就剁右拳,進右步打左拳,在復一下右拳就剁一下右拳,轉回身,復住十字步打左拳,復一下右拳又剁一下右拳,把身轉過向南進左步,打左拳,復一下右拳就剁一下右拳,轉身望北進左步,打左拳,復一下右拳又剁一下右拳。打回轉過來向北,回向西,左拳在耳右拳在腰。

很明顯,這兩招並不是架勢,而是短的散手套路。尤其是斗底,是一種近似於南拳打四門的套路。雖然跟斗門看起來關係不大,但也是很有趣的東西。
而在少林龍術正法中有各種以名字中有的套路或是招式,比如上次寫到的中門拐斗或是四門斗。這些可能也是採用上述的解釋用字方式。考慮浙江跟福建的距離以中國的地理來說不算特別遙遠,征南內家拳與南拳的關係或許還比太極拳接近一點。不過要做這種結論,還需要蒐集更多資料才行。暫時在這裡聊表。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原文是怎麼解釋斗門這一招的。
斗門:
左膊下垂,拳衝上當前,右手平屈向外,兩拳相對,為斗門。以右足踝前斜靠左足踝後,名連枝步。右手以雙指從左掌鉤進復鉤出,名亂抽麻,右足亦隨右手,向左足前鉤進復鉤出,做小蹋步,還連枝。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嘗試翻譯如下:
斗門:
左手垂下,左拳往前上衝打,右手水平朝向外,兩拳拳心相對,這叫斗門。用右腳踝前側斜靠在左腳踝後側,這叫連枝步。右手用雙指,從左拳往前鉤進去再鉤出來,這叫亂抽麻,右腳也跟右手向著左腳前方鉤進右鉤出,做一個小蹋步,又回復連枝步。

這組動作可以拆解成三個部分。
從手臂下垂的自然體,完成斗門的架勢;雙足腳踝相碰的連枝步;右手右腳的鉤進鉤出的亂抽麻與蹋步,最後又回復連枝步。

先跳到後面談亂抽麻
亂抽麻的描述比較含糊。從字面上不容易確認動作細節。只能推測是類似七星螳螂刁手一類的動作,腳步則可能是橋腿與蹋步的組合攻擊。然而在右手右腳同時鉤進鉤出的部分,我在嘗試的時候遇到困難。右手右腳同出同回,會無法形成上下對稱的剪力。力量比較弱以外,也不容易保持平衡,很難形成有效的攻擊。所以亂抽麻與鉤進鉤出到底是什麼樣的動作還需要再多做一些嘗試。

相對於描述比較含糊的亂抽麻斗門連枝步的描述就清楚很多。
不過同樣有一個問題,就是右手平屈向外
平屈應該是手抬平並彎曲。但是向外這兩個字就讓我相當的困擾了。最終變成兩種不同的版本如下。

P_20210908_215043.jpgP_20210908_215028.jpg(自拍鏡頭左右翻轉,我不會弄鏡射,所以就這樣算了)
第一種,將右手平屈向外,理解成拳面朝向外。
由於兩拳相對我理解為雙拳的拳心相對,當右拳拳面朝向外,則右拳的拳心會朝向前,因此左拳的拳心就要朝向自己的臉,變成左手手背朝向外的姿勢。
這個方式,左拳上衝的打法比較好做,但是右手的姿勢破綻就很大。
雖然右手可以解釋成預備揮出大擺拳的準備,然而這麼大的破綻除了說是原始古拳的粗糙,不然這個架勢實在有點牽強。
而且這個位置要接上後續的右手雙指鉤進鉤出亂抽麻,距離實在是稍嫌太遠。

P_20210908_215012.jpgP_20210908_214955.jpg(第二種調整)

考慮上述的問題,我把右拳拳面朝向前。
由於拳面相對的要求,前手就變成掌心朝右的握法。
這種站姿會更接近現代人能理解的抱架,不過在右手平屈向外的要求似乎有所違背。
孰是孰非,我也不敢確定。

相對於手部動作,腳就簡單很多。
原文是以右足踝前斜靠左足踝後,名連枝步。
大約就是以後腳的足弓靠近前腳腳跟的站姿。
這種站姿全身的體重落在一個點上,由於不好受力,在大部分的武術門派中多是做為短暫的過渡式來使用,優點則是往四周移動或是旋轉靈活。可以想見,主要使用這種步型的王征南內家拳應該是一種強調移動走位的拳術。
在王征南強調的十四種弊病之中,光是懶散、遲緩、老步、軟腿,跟移動有關係的病就佔了三分之一,而訓練腳步的練步法則足足有十八種之多。移動絕對是王征南拳法的重中之重。很遺憾,這個也是幾乎無法復原的部分。

P_20210908_214955.jpg13999268499p4ss380psppo90933rr5p.jpg(北斗七星)

雖然不太確定右手到底要怎麼擺,但是大致的動作已經確定了之後,我們再來看看一開始說的斗。是不是也有幾分相似呢?

最後來看一下,在大約同時代的武術典籍中有沒有雖然名稱不一樣,但是站姿相類似的架式。
手部的動作相似的還不少,比如旗鼓勢、七星勢......等,但是採用連枝步這種步型的架勢就很少見了。

三台萬用正宗(就是鄉民的日常防身術的參考書)之中有一式叫做,招討勢,如下圖。

1631324651320.jpg
動作與我做出來的姿勢大約相同。但是招式的說明文字模糊不清,大約是?打討好用,腳用斬連手。
語意模糊,不好推敲含意,只能猜測是手腳齊進的打法,與斗門足隨手鉤進鉤出亂抽麻的描述類似。都是手腳同時出招攻敵。

在戚繼光紀效新書則有朝陽勢。如下圖。

1631324865407.jpg

朝陽手偏身防腿無縫,逼退豪英。
倒陣勢彈他一腳,好教師也表聲明。

戚繼光這一勢的左手舉得很高,上半身的姿態似乎與斗門略有不同,但是同樣採用了雙腳靠攏的連枝步偏身防腿無縫,可見這一勢強調的是偏身走位。這與連枝步應該是便於移動和旋轉的推測也有呼應。雖然左手高舉的動作與我推測的斗門不太一樣,但是黃百家原文中的斗門其實沒有說到左手打多高,只提了拳衝上當前,將當前理解為面前其實也是我的推測,要說實際上左手是採用了衝天炮或是托塔之類的長打也不無可能,只是這種架子就不太適合做為技擊的預備姿勢了。

關於斗門一勢,目前只能推理出半招。後面的亂抽麻力有未逮,留待日後有新的想法的時候在做研究,也期望有高手能解出是什麼樣動作。
黃百家寫下這篇文章時,期望日後會有好事者能藉此傳承一點王征南的武術。雖然看著文章說文解字,終究只能畫皮,而不可能掌握他的骨,甚至斷簡殘篇中連畫皮都不可能完整。然而推理這些動作會有助於釐清到底什麼是王征南的內家拳,還有現在的內家拳又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從光是目前對斗門的解讀就可以知道,王征南的內家拳跟現在號稱內家拳的拳法幾乎是毫無關係。如果王征南對內家拳傳承的描述屬實,那麼就算張三丰懂武術,風格肯定也跟現在的太極拳大不相同。對黃百家內家拳法這篇文章的研究肯定會是很有趣的。只不過黃百家這篇文章的完整度比王餘右刀法差的實在太遠,研究起來的難度高很多。日後的進度大概也只能隨緣了。

110.9.20 更新

P_20210920_214916.jpgP_20210920_214922.jpg

感謝好友鄭庭興教練的提醒,斗門勢的雙拳相對還有這種呈現方式。
風格上或許更接近傳武的味道。一併留作參考。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