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40.jpg(或許當年黃百家就是在這樣的夜色中與王征南學拳)

這篇文章跟王征南墓誌銘是很著名的文章。可以說中國武術的內外家之爭,少林武當之爭,就是從黃宗羲和黃百家父子的這兩篇文章開始。
今天不談內外家之別,只是單純想逐字逐句的把這篇文章好好的讀過。
仔細讀過之後可以發現,王征南的內家拳其實與現在的太極拳、八卦掌一類輕柔的拳術大相逕庭,勉強要說大概也只有跟形意拳比較類似。
裡面其實用了大量的斫法,也就是劈砍的手法。甚至作者還寫了拳家惟斫最重。與現代人對拳術主要是以拳面打擊對手的觀念大不相同。
而王征南獨創,而且特別引以為傲的手法叫做盤斫更是可以以斫破斫的絕學。從名字推測可能是類似破刀手或是磨盤手一類的水平砍擊的手法,也只有如此才能以橫破直的處理普遍是由上往下打擊的各式斫法。

文章中還收錄了大量的應敵技法、手法和步法,有一些現在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招式了,或許日後可以在研究明代民間武備的時候對照出一部分。
還有一些是現在的用法已經跟古代大不相同了,比如通臂在黃百家的文章中只是向前連續擊出的直拳,一手出、一手收,故名通臂。現在則已經變成一個獨立的門派體系了。

而他武學體系中特別重要的兩段套路是六路跟十段錦。六路看起來應該是可以來回反覆演練的簡短套路,十段錦則是融會了六路的綜合性套路。
其中反覆出現的斗門跟連枝步,現在都是很少見的架式步法了。尤其是斗門,如果我的理解沒錯的話,應該是很像流氓打架高舉後手的預備姿勢。非常粗魯的架式,但是考量到古代徒手拳術不如兵器受重視,或許這些已經是當時的人將常見的實用招法整理過了的心得。這是相當古老的武術了,不適合用現在的眼光來作批評。

另外就是也收錄了王征南的射箭心得。由於黃百家自己並沒有深入練習王征南的箭術,只有單純筆記老師的教導,相較於其他專門的射藝經典就流於簡略了。加上我本人也沒有練弓箭,只能勉強逐字翻譯,如有錯誤請多見諒。

最後,最讓人不剩唏噓的是,即使是黃百家這樣有家學家業的人,到了一定的歲數仍舊得放下對武學的熱愛,為了生計汲汲營營。
身為老師一生武學心得的唯一傳人卻沒辦法把老師的心血傳承下去,從文末可以看出他對王征南是充滿了歉意的。
而文章中處處言必稱先生,也可以想見黃百家在寫這篇文章時心中是多麼懷念那個意氣風發又諄諄教誨的王征南。

這篇先做白話文的翻譯,個別技法的比較研究,留待日後有空可能會再來研究看看。

這篇文章引用了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典故,網路上也有各種抄本,各有出入增刪。不是很好比對哪個才是正確的版本。
我採用的版本主要來自於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的掃描檔
王征南資料集匯-黑暗之心 輯
王征南先生傳 黃百家 內家拳法
如有錯誤,請多見諒。


原文

征南先生有絕技二:曰拳,曰射。然穿楊貫戟(註1),善射者古多有之,而惟拳則先生為最。蓋自外家至少林,其術精矣。張三丰既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是名內家;得其一二者,已足勝少林,王征南先生先從學於單思南,而獨得其全。余少不習科舉業,喜事甚;聞先生名,因裹糧至寶幢學焉。先生亦自絕憐其技,授受甚難,其人亦樂得余而傳之(有五不可傳:心險者,好鬥者,狂酒者,輕露者,骨柔質鈍者)。居室欹窄。習余於其旁之鐵佛寺。

其拳法有應敵打法色名若干(長拳,滾斫,分心十字,擺肘逼門,迎風鐵扇,棄物投先,推肘捕陰,彎心杆肋,子投井,剪脆,點節,紅霞圓,烏雲掩月,遠猴獻果,綰肘裹靠,仙人照掌,彎弓大步,兌換抱月,左右揚鞭,鐵門閂,柳穿魚,滿肚疼,連枝箭,一提金,雙架筆,金剛跌,雙推窗,順牽羊,亂抽麻,燕抬腮,虎抱頭,四把腰等),

穴法若干(死穴、啞穴、暈穴、咳穴、膀胱、蝦蟆、猿跳、曲池、鎖喉、解頤、合谷、內關、三里等穴。)

所禁犯病法若干,懶散,遲緩,歪斜,寒肩(註2),老步(註3),腆胸(註4),直立,軟腿, 脫肘(註5)戳掌(註6),紐臀,曲腰,開門捉影,雙手齊出。而其要則在乎練。練既成熟,不必顧盼,擬合信手而應,縱橫前後,悉逢肯綮(註7)

其鍊法有練手者三十五:
斫(註8),削,科,磕,靠,擄,逼,抹
,敲,搖,擺,撒,鐮,囂,兜,搭,剪,分,挑,綰,衝,鉤,勤,耀,兌,換,括,起,倒,壓,發,插,捎,釣。
練步者十八:
瓷步,後瓷步,碾步,沖步,撒步,曲步,蹋步,
歛步,坐馬步,釣馬步,連枝步(註9),仙人步(註10),分身步,翻身步,追步,副步,斜步,絞花步。
而總攝於六路與十段錦,各有歌訣。(註11)

其六路曰:佑神通臂最為高,斗門深鎖轉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勢,撒出抱月不相饒,揚鞭左右人難及,煞鎚衝擄兩翅搖。

其十段錦曰:
立起坐山虎勢,迴身急步三追,架起雙刀歛步,滾斫進退三迴。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歸營寨,紐拳輾步勢如初,滾斫退歸原路,入步韜隨前進,滾斫歸初飛步,金雞獨立緊攀弓,坐馬四平兩顧。
顧其詞皆隱略難記,余因各為詮釋之,以備遺忘。

詮六路曰:
斗門:
左膊垂下,拳衝上當前右手平屈向外,兩拳相對,為斗門。(註12)以右足踝前斜靠左足踝後,名連枝步。右手以雙指,從左掌鉤進復鉤出,名亂抽麻,右足亦隨右手,向左足前鉤進復鉤出,作小蹋步,還連枝。
通臂:
長拳也,右手先陰出長掌,左手伏乳;左手從右拳下亦出長拳,右手伏乳;共四長拳。足連枝,隨長拳微搓挪左右。凡長拳耍對直,手背向內,向外者即病法中戳拳。(註13)
仙人朝天勢:
將左手長拳往右耳後向左前斫下,伏乳,左足搓左,右手往左耳後向右前斫下鉤起閣左拳背拗,右拳正當鼻前,似朝天勢。右足跟劃進當前橫向外靠左足尖如丁字樣,是為仙人步。凡步俱蹲矬,直立者病法所禁。(註14)
抱月:
右足向右至後大撒步,左足轉右作坐馬步。兩拳平陰相對為抱月,復搓前手還斗門,足還連枝,仍四長拳,歛左右拳緊叉當胸陽面右外左內,兩睜夾協。
揚鞭:
足搓轉向後,右足在前,左足在後,右足即前進追步,右手陽發陰,膊直肘平屈橫前如角尺樣,左手扯後伏脅一歛轉回,左手亦陽發陰,左足進同上。(註15)
煞鎚:
左手平陰屈橫右手向後兜至左掌,右足隨右手齊進至左足後。(註16)
衝擄:
右手向後翻身直斫,右足隨轉向後,左足揭起,左拳衝下著左膝上為釣馬步,此專破少林摟地挖金磚等法者。右手擄左睜,左手即從右手內豎起,左足上前逼步,右足隨進,後仍還連枝,兩手仍還斗門。(註17)
兩翅搖擺:
兩足搓右作坐馬步,兩拳平陰著胸,先將右手掠開,平直如翅,復收至胸,左手亦然。
 
詮十段錦曰:
坐山虎勢:
起斗門,連枝足,搓向右,作坐馬,兩拳平陰著胸。
急步三追:
右手撒開轉身,左手出長拳,同六路,但六路用連枝步,至搓轉方右足在前仍為連枝步,而此用進退歛步循環三進。
雙刀歛步:
左膊垂下,拳直豎當前,右手平屈向外,叉左手內,兩足緊歛步。
滾斫進退三迴:
將前手抹下,後手斫進,如是者三進三退。凡斫法,上圓中直下仍圓如銊斧樣。(註18)
分身十字:
兩手仍著胸,以左手撒開,左足隨左手出,右手出長拳,循環三拳。右手仍著胸,以右手撒開,左足轉面,左手出長拳,亦循環三拳。
架刀斫歸營寨:
右手復叉左手內,斫同前滾斫法,但轉面只三斫用右手轉身。
紐拳碾步:
拳下垂,左手略出右手下出上進,俱陰面,左足隨左手,右足隨右手,搓挪不轉面兩紐。(註19)
滾斫退歸原路:
左手翻身三斫,退步。
縚搥連進:
左手平著胸,略撒開平直。右手覆拳兜上,至鄉手中止。左足隨左手入,歛步翻身,右手亦平著胸同上。
滾斫歸初飛步:
右手斫後,右足搓挪。
金雞立緊攀弓。右手復斫,右足搓轉,左拳自上插下,左足釣馬進半步,右足隨還連枝,即六路衝釣馬步。
坐馬四平兩顧:
即六路兩翅搖擺,還斗門,轉坐馬,搖擺。
六路與十段錦多相同處。大約六路鍊骨使之能緊,十段錦緊後又使之放開。
 
先生見之,笑曰:「余以終身之習,往往猶費追憶;子一何簡捷若是乎?雖然,子藝自此不精矣!」
 
余既習其拳,射則以無其器,而僅傳其法。其射法:
一曰利器:
調弓審矢,必視乎己力之強弱,矢又視乎弓之輕重。寧手強於弓,毋弓強於手,如手有四力五力,寧挽三力四力之弓。古者以石量弓,今以力,一個力重九斤四兩,三力四力之弓,箭長十把,重四錢五分,五六力之弓,箭長九把半,重五錢五分。(註20)大約射的者,弓貴窄,箭貴輕;御敵者,弓寧寬,箭寧重。


二曰審。鵠有遠近,欲定鏃之遠近,則以前手高下准之。箭不知所落處是名野矢。欲知落處,則以前手之高下分遠近,如把子八十步,前手與肩對,一百步則與眼對,一百三四十步則與眉對,最遠一百七八十步則與帽頂相對矣。

三曰正身。蓋身有身法,手有手法,足有足法,眼有眼法。射雖在手,實本於身,忌腆胸偃背(註21),須亦如拳法,蹲矬連枝步,則身不動,臀不顯,肩肘腰腿力萃於一處。手法務要平直,必左拳與左肘,左肩及右肩右肘,節節相對,如引繩發箭時,左手不知巧,力盡用之右手(註22),左足尖,右足跟與上肩、手相應。
眼不可單看靶子,蓋眼在靶子,則手與靶子反不相對矣。只立定時將左足尖恰對垛心,身體既正,則手足自相應,引滿時,以右眼觀左手,無不中矣。
然此雖精詳纖悉,得專家之秘授者,猶或聞之。
 
而惟是先生之所注意,獨喜自負,絕乎凡技之上者,於拳則有盤斫。拳家惟斫最重(註23),斫有四種:滾斫、柳葉斫、十字斫、雷公斫,而先生另有盤斫,則能以斫破斫。
於射則於斗室之中張弦白矢,出而注鍭,百發無失。卷席作垛,以凳仰置桌上,將席閣之,使極平正,以矢簇對席心,離一尺,滿彀正體射之,矢著席,看其矢簇偏向,或左或右,即時救正之,上下亦然,必使其矢從席罅無聲而過,則出而射簇。但以左足尖對之,信手而發,自然無失。
此則先生熟久智生,劃焉心開而獨創者也。
 
方余之習拳於鐵佛寺也,琉璃慘澹,土木猙獰,余與先生演肆之餘,濁酒數杯,團圞繞步,候山月之方升,聽溪流之鳴咽,先生談古道今,意氣慷慨,因為余兼及槍刀劍銊之法曰:「拳成,外此不難矣。某某處,即槍法;某某處,即劍銊也。」以至卒伍之步伐,陣壘之規模,莫不淋漓傾倒,曰:「我無傳人;我將盡授之子!」余時鼻端出火,興致方騰,慕睢陽伯紀之為人,謂天下事必非齷齪拘儒之所任,必其能上馬殺敵,下馬擒王,始不負七尺於世。然當是時,西南既靖,東南亦平,四海晏如,真挽強二石不若一丁之時(註24)。
家大人見余跅弛放縱,恐遂流為年少狹邪之徒,將使為科舉之文,而余見家勢飄零,當此之時,技即成而何所用?亦遂自悔其所為,因降心抑志,一意夫經生業。擔簦負笈,問途於陳子燮獻,陳子介眉,范子國雯,萬子季野,張子心友等,而諸君子適俱亦在甬東。(註25)
先生入城時,嘗過余齋,談及武藝事,猶為余諄諄愷切曰:「拳不在多,惟在熟鍊之,純熟即六路亦用之不窮。其中分陰陽止十八法,而變出即有四十九。」又曰:「拳如絞花槌左右中前後皆到,不可只顧一面。又曰拳亦由博而歸約,由七十二跌(長拳、滾斫、分心十字......等打法名色),三十五拿(即斫、刪、科、磕、靠......等),以至十八(即六路中十八法),由十八而十二(倒、換、搓、挪、滾、脫、牽、綰、跪、坐、撾、拿),由十二而總歸存心之五字(敬、緊、徑、勁、切)。故精於拳者,所記止有數字。」
 
余時注意舉業,雖勉強聽受,非復昔時之興會,而先生亦且貧病交纏,心枯容悴而憊矣!今先生之死止七年。吾鄉盜賊,亦相蟻合。流離載道,白骨蔽野。此時得一桑懌(註26),足以除之,而二三士子,猶伊吾於城門畫閉之中。當事者,命一二守望相助等題,以為平盜之政。士子摭拾一二兵農合一之語,以為經濟之才。龍門子秦士錄曰:「使弼(註27)在,必當有以自見。」
言念先生竟空槁三尺蒿下,寧不惜哉!嗟乎,先生不可作矣!念當日得竟先生之學,即豈敢謂遂有關於匡王定霸之略,然而一障一堡,或如范長生、樊雅等(註28),護保黨閭,自審諒庶幾焉;亦何至播徒海濱,擔簦四顧,望塵起而無遯所,如今日乎?則昔以則從學於先生而悔者,今又不覺甚悔夫前之悔矣!先生之術,所授者惟余,余既負先生之知,則此術已為廣陵散矣。余寧忍哉?故特著其委屑,庶後有好事者,或可因是而得之也。雖然,木牛流馬,諸葛書中之尺寸詳矣;三千年以來,能復用之者誰乎?

註1:穿楊貫戟。指百步穿楊和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
註2:寒肩。應是斜肩的意思。

截圖 2021-09-04 上午11.42.31.png

註3:老步。應是指腳步沉重遲鈍。
註4:腆胸。挺胸。
註5:脫肘。含意不明。
註6:戳掌。依照後文,應是指拳肘不在一直線上。
註7:肯綮。骨頭跟筋肉的連結處,比喻重點。
註8:
斫。劈砍。因為這個很重要,所以特別註解。
註9:連枝步。依照後文解釋,為兩腳略呈丁字,腳踝前後互靠的步型。
註10:仙人步。依照後文,可能是前腳打橫,足尖向外,後腳腳尖呈丁字靠前腳腳跟的步型。
註11:應敵打法若干、練手三十五、練步十八。有一部分似乎可以在之前整理的明代民間武備的資料中找到詳解,或許日後可以逐個推敲看看?
註12:斗門。斗門是王征南拳法中常用的預備勢。版主推測是左手拳面向上,拳背向外,右手水平微屈舉在身右側預備發拳的架式。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應該算是很流氓的架式,但是不可謂不實用。此外這個姿勢似乎也很適合前手持盾、右手持刀械的姿勢。
註13:戳拳。在上面的病法有一個戳掌,應該就是戳拳的抄寫錯誤。從內文看起來是拳跟肘或者肩沒有對直一線的毛病。
註14:仙人朝天勢。後半的步法我不太理解,勉強解讀翻譯,可能有錯誤。
註15:揚鞭。原文描述看不太出是肘擊或是水平橫砍的小臂打法。從取名為揚鞭,推測是第二種解釋或許比較合理。
註16:煞槌。這招也不是很明白,我猜是類似雙幫的擠撞打法。
註17:衝擄。可能是轉身雙手前後下砸的打法。
註18:上圓中直下仍圓如銊斧樣。這個描述讓我想到形意拳,尤其是戴家拳的劈拳打法。
註18:搓挪不轉面兩紐。由於不轉面這三個字,讓我推測是不換步,不轉身的順步緊接抝步的打法。輾步可能與現在八極拳的輾步並不相同。
註20:弓矢重量。以明代單位換算。
一力的重量是九斤四兩(約5457.6g) 三四力的弓(約16.4kg~21.8kg),使用的箭矢長度大約十把,重四錢五分(約16.6g);五六力的弓(約27.3kg~32.7kg),箭矢長度大約九把半,重五錢五分。(約20.3g)
註21:偃背。駝背。
註22:左手不知巧,力盡用之右手。這句有點看不懂。
註23:拳家惟斫最重。從此句可知劈砍打法其實是明代拳術特別重要的一種打法。
註24:真挽強二石不若一丁之時。這句其實看不太懂,勉強解成能張強弓還不如在家做個家丁幫忙。
註25:陳子燮獻,陳子介眉,范子國雯,萬子季野,張子心友等諸君子。都是黃百家的父親,黃宗羲的學生或是朋友。
註26:桑懌。宋代武官,曾收服鄉里盜匪。
註27:秦士錄曰:「使弼......。元代關中著名的猛士。收錄在宋濂秦士錄中。
註28:范長生。西晉時代流民大軍的領導。不願被推舉為皇帝,推舉李雄為成漢的皇帝,自任丞相。
註29:樊雅。與祖逖同時代的敵對將領。這兩位古人的用典比較難,我去查了一下資料也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用這兩個人當舉例。只能推測跟領導遊民和守城有關。


翻譯
 
征南先生有兩門絕技,一是拳術,一是射箭。古代百步穿楊或是轅門射戟,擅長射箭的高手很多,但是拳術上只有征南先生堪稱登峰造極。從外家到少林,拳術之道很精深。張三丰精通少林絕技,又大大的做了改良,取名叫內家。學會其中一二就足以勝過少林武疫。
征南先生少年時從學於單思南,只有他一個人全面的學會了單思南的技術。我小時候不喜歡讀書考科舉,整天就想搞事。聽說了征南先生的名號,帶了糧食就去先生家求學。征南先生也自覺他一身功夫很難找到傳人,遺憾絕技將要失傳,很高興能得到我作為傳人。(有五種人不能傳授:心性險惡的人、好鬥的人、酒後失控的人、輕易炫技的人、身體不好腦袋愚鈍的人)
征南先生的家很很窄,我當年是跟他在旁邊的鐵佛寺學拳的。
 
征南先生的拳法有以下各種應敵打法:
長拳,滾斫,分心十字,擺肘逼門,迎風鐵扇,棄物投先,推肘捕陰,彎心杆肋,子投井,剪脆,點節,紅霞圓,烏雲掩月,遠猴獻果,綰肘裹靠,仙人照掌,彎弓大步,兌換抱月,左右揚鞭,鐵門閂,柳穿魚,滿肚疼,連枝箭,一提金,雙架筆,金剛跌,雙推窗,順牽羊,亂抽麻,燕抬腮,虎抱頭,四把腰等。

有穴法如下:
死穴、啞穴、暈穴、咳穴、膀胱、蝦蟆、猿跳、曲池、鎖喉、解頤、合谷、內關、三里等穴。
練武所禁止的毛病有以下若干:
懶散、遲鈍、歪斜、寒肩(斜肩)、老步(腳步遲鈍)、挺胸、直立、軟腿、脱肘、戳掌、扭臀、曲腰、被假動作誘騙開門和雙手同出。
而重點就在於要練。練熟以後,遇敵不用左顧右盼,招法信手而應,縱橫前後都能宛如庖丁解牛一樣恰到好處。
 
他的練法有三十五個練手功夫:
斫、削、科、磕、靠、擄、逼、抹、芟、敲、搖、擺、撒、鐮、囂、兜、搭、剪、分、挑、綰、衝、鉤、勤、耀、兌、換、括、起、倒、壓、發、插、捎、釣。
 
練步法有十八種方法:
瓷步、後瓷步、碾步、沖步、撒步、曲步、蹋步、歛步、坐馬步、釣馬步、連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追步、副步、斜步、絞花步。
 
這些總結在六路和十段錦之中,而且各有各的歌訣。
六路的歌訣如下:
佑神通臂最為高,斗門深鎖轉英豪。
仙人立起朝天勢,撒出抱月不相饒。
揚鞭左右人難及,煞鎚衝擄兩翅搖。
 
他的十段錦各式如下:
立起坐山虎勢,迴身急步三追。
架起雙刀步,滾斫進退三迴。
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歸營寨。
紐拳碾步勢如初,滾斫退歸原路。
入步韜隨前進,滾斫歸初飛步。
金雞獨立緊攀弓,坐馬四平兩顧。
因為征南先生的詞語都很隱晦難以記憶,我個別做詮釋解讀。
六路的註解如下:
斗門:
左手垂下,左拳往前上衝打,右手水平朝向外,兩拳拳心相對,這叫斗門。
用右腳踝前側斜靠在左腳踝後側,這叫連枝步。
右手用雙指,從左拳往前鉤進去再鉤出來,這叫亂抽麻。
右腳也跟右手向著左腳前方鉤進又鉤出,做一個小蹋步,又回復連枝步。
 
通臂:
這是長拳打法。右手先拳心向下出拳,左手收在乳旁;左手接著從右拳下打出長拳,換右手收到到右乳旁,總共出四拳,用連枝步,隨著出拳的勢子左右微調。
凡是打出長拳,手要筆直打出,手背偏內側或是偏外側就是上述毛病中的戳拳。
 
仙人朝天勢:
將左手握拳舉到右耳後,接著向左前方砍下,收到左乳旁。左腳搓地挪到左側,右手又舉往左耳後,向右前方砍下之後右手鉤起放在鼻前,左手用手手背反砸對手,類似朝天勢的姿勢。(註:最後這三句不是很確定)
右腳跟著手往前劃進,腳尖橫向外腳跟靠在左腳腳尖前做丁字,這叫仙人步。
凡是步法都要蹲低,雙腳直立也是病法所禁止的。
 
抱月:
右腳往右往後做大撒步,左腳尖轉向又變成坐馬步。雙拳拳心相對叫做抱月。在扭轉前手回到斗門的姿勢,腳步也回到連枝步,接著一樣連續四個長拳,緊接著左右拳收回胸前交叉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兩肘腋下夾緊。
 
揚鞭:
腳搓地轉向後方,變成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右腳馬上前進追步,右手拳心向上發出轉拳心向下,上臂直向前,手肘打平彎曲橫在身前,就像角尺一樣。左手同時候扯收到脅下,一收馬上轉回,左手也是陽拳發出轉陰拳,左腳向上一動一樣往前追上。
 
煞鎚:
左手打平掌心向下橫屈胸前,右手從後推到左掌,右腳跟右手一齊跟進到左腳後。
 
衝擄:
右手向後翻身劈砍,右腳跟著轉向後方。左腳提起,左拳朝下打到左膝上,行成釣馬步。這招專破少林的摟地挖金磚一類的技法。
接著右手抓左肘,左手立刻從右手內側豎立起來,左腳往前做逼步,右腳跟上仍然形成連枝步,雙手回復斗門勢。
 
兩翅搖擺:
兩腳轉向右形成坐馬步,兩拳拳心向下在胸前相對,先把右手打開,平直像翅膀,收回到胸前,左手也是一樣的做法。
十段錦的註解如下:
坐山虎勢:
斗門勢起勢,步法用連枝足,轉身向右成坐馬式,雙拳在胸前相對拳心朝下。
急步三追:
右手揮開同時轉身,左手向六路的作法一樣出長拳,但是六路的步法是用用連枝步,轉身之後變成右腳在前,依然是用連枝步。(註:可見預備勢是左腳在前的連枝步),而這一招用進退歛步循環進三次。
雙刀歛步:
左臂自然下垂,接著左拳在面前直豎。右手彎曲平舉朝外,往左手內側交叉,兩足做歛步跟上。
滾斫進退三迴:
將前手往下抹,後手往前劈砍。照這個做法,三進三退的練。凡是斫法,在軌道的上段要圓,中段要直,到下段還是要圓,就像是用斧頭的形狀一樣。(註:看起來是接續上一動的套路)
分身十字:
兩手仍然收在胸前。左手撒開,左腳跟著左手往前邁,同時右手出長拳,連環三拳。接著右手收回胸前,右手撒開,左足轉向(註:應是轉向後),左手出長拳,也是循環三拳。(註:往前打三拳,轉身往後打三拳)
架刀斫歸營寨:
右手又叉回左手內側,斫法跟之前的滾斫進退三迴的作法一樣,但是右轉身後只做三進,不做三進三退了。
紐拳碾步:
拳下垂,左手稍微往前探出,右手陰拳由下往前上打。左腳跟著左手進,右腳也跟著右手擰轉,身體不上步換面,所以會兩面左右扭轉。(註:最後一句是推測)
滾斫退歸原路:
左手翻身做三個退步劈砍。
縚搥連進:
左手平著收在胸前,左手平直稍微揮出去,右手用拳頭覆在左腕上。左腳隨著左手前進,然後歛步翻身,右手也是平著收在胸前,後續動作同上。
滾斫歸初飛步:
右手往後砍,右腳隨勢擰轉。
金雞立緊攀弓:
右手在砍一次,右腳擰轉,左拳由上往下插,左腳用釣馬前進半步,右腳立刻回到連枝步,這就是六路的衝釣馬步。(應該是說衝擄那一路)
坐馬四平兩顧:
這招就是六路的兩翅搖擺。回到斗門勢,轉成坐馬式,雙手左右搖擺。
六路跟十段錦有許相同的段落。大概六路鍛鍊筋骨使他能夠緊繃堅硬,十段錦則在能緊之後要使他能夠伸展放開。
征南先生看了我的筆記之後,笑著對我說:
“我練了一輩子,常常還要花費時間去想到底要怎麼打。你這樣寫下來倒是簡單。可惜雖然方便,你的功夫以後就不會精熟了。”
 
我學了征南先生的拳術,射箭則因為沒有合適的器具可以練習而只有學了方法。
征南先生的設法,第一叫做利器:
選擇弓的力量和合適的箭矢,首先要先評估自己的力量的強弱,而箭矢則要再視弓力輕重做選擇。寧可手力大於弓力,也不要弓力大過手力。如果手有四五力,就拉三四力的弓就可以了。古代人用石來做弓力的單位,現代人則用力做單位。
一力的重量是九斤四兩(5457.6g),三四力的弓(約16.4kg~21.8kg),使用的箭矢長度大約十把,重四錢五分(約16.6g);五六力的弓(約27.3kg~32.7kg),箭矢長度大約九把半,重五錢五分。(約20.3g)
大部分練習射靶的人,偏好窄弓,輕箭;射殺敵人的,喜歡寬的弓,重箭。
(一斤590g/ 一兩 36.9g/ 一錢3.69g/ 一分 0.37g)
 
第二叫做審鵠:
鵠(箭靶)有遠近之分,要設定箭矢射得多遠要以前手的高低做決定。箭矢不知到飛去哪裡叫做野矢。想知道箭會掉在哪,則要用前手的高下來設定遠近。
如果射八十步左右的靶時是前手跟肩同高。那麼一百步距離就要把手跟眼睛同高,一百三十步則要與眉毛同高,最遠到一百七八十步就要跟帽頂同高了。
 
第三叫做正身:
所謂身有身法、手有手法、足有足法、眼有眼法。射箭雖然是在手上,實際是根本的重點在身上。不可以挺胸或駝背,要向練習拳法的蹲矬連枝步一樣,身體穩定,臀部不可顯露,肩肘腰腿的力量集中於一處。
手法一定要平直,一定要左拳跟左肘、左肩還有右肩、右肘,節節相對。
在拉弓放箭時,左手不出力,力量都來自於右手。左腳尖、右腳跟與上身的肩手力量要互相呼應。(左手不知巧力,盡用之右手,這兩句意思不太明白)
眼睛不可以只看箭靶,因為眼睛盯著箭靶,那麼手跟箭靶反而沒有對在一線上了。只要在立定的時候,將左腳尖對準靶心,身體端正,那麼手腳自然呼應。拉滿弓的時候,用右眼看著左手,沒有射不中的。
這些雖然精闢詳盡,有得到專家傳授的可能多少聽過一些。
 
征南先生最注意,而且最自負,超凡於一般技術之上的,在拳術上有盤斫這招。拳法家最重視的就是斫砍的技法,一般的斫法有四種,分別是:
滾斫、柳葉斫、十字斫、雷公斫。
而征南先生在這幾招之外獨創的,能夠以斫砍破解對手的斫砍。
(註:從盤斫這個名字,可以推測,這種斫法應該是類似破刀手或是磨盤手一類水平砍出的打法。如此就會跟大部分主要是由上往下攻擊的斫法產生夾角,方能以橫破直。)

在射箭上則是在室內張弓射箭,出門射靶,百發百中。
他會捲起草蓆做成箭垛,將凳子翻過來放在桌上,把草蓆擱在凳子上。將它擺到很平穩端正後,用箭矢對準卷席的中心,距離一尺遠,端正身體後拉弓放箭。箭矢射中草蓆後,他會看箭頭的偏向,向左或是向右篇了,即刻做修正,偏上偏下也是一樣處理。直到箭矢從捲蓆的空隙無聲的射過之後,征南先生才會出門射箭。只要左腳尖對準靶心,隨手而發,絕對不會有失誤。
這是先生熟練之後,匠心獨具的獨創練習方式。
 
我在鐵佛寺學拳的時候,寺廟已經很殘破了。我跟征南先生演練拳術之餘,喝幾杯濁酒,隨意散步,等待月亮高掛的時候,伴著溪流的聲音,聽先生潭古道今,語氣慷慨激昂。
也跟我提到槍刀劍鉞的用法,他說 “拳術練成了,道理外推到這些武器上也不難。”拳術上的某處就是槍法、某某處就是劍鉞之法。甚至談到了士兵部卒的隊形,兩軍對壘的戰術,無不酣暢淋漓。征南先生對我說 “我沒有別的傳人,我把我會的通通教給你了。”
那時我興奮的鼻子都要噴火了,興高采烈,仰慕慕睢陽伯紀的為人。心想天下大事怎麼能事窮酸儒生能夠解決的,一定要能夠上馬殺敵,下馬擒王,才不辜負男子漢在世。
然而當時西南才剛平定,東南方也很和平,四海都很安定。真的是能夠手挽強弓還不如在家做工的日子。
父親見我生活這麼放縱,怕我會變成不良少年,就轉而要求我要開始為科舉考試做讀書準備。我見到當時家裡的處境正是風雨飄搖,這樣的時機點就算練成一身武藝又有什麼用處呢?心裡也是感到有點後悔,於是好好收心,專注在讀書科舉的事業上。扛起行囊,求學於陳燮獻老師、陳介眉老師、范國雯老師、萬季野老師、張心友老師,而這幾位老師們剛好當時都在浙江甬東(今浙江定海縣)。
征南先生進城裡來的時候,曾經來過我的書房,聊到武藝一事仍然對我諄諄教誨的說  "拳不在多,重點在於熟練。只要練得純熟,即使是六路也是用之不窮。其中又可以再分陰陽生出十八法,十八法又可以再延伸出四十九法。"
他還說 "比如拳法中的絞花槌,左、右、中、前、後都要照顧到,不可以只顧著防守其中一面而疏忽其他方位。"
此外他還說了 "拳法其實也可以由博到約,從七十二跌(長拳、滾斫、分心十字......等招式打法)到三十五拿(就是斫刪科磕靠......等),然後是十八(就是六路中的十八法),再從十八到十二(倒、換、搓、挪、滾、脫、牽、綰、跪、坐、撾、拿),最後這十二字總結在敬、緊、徑、勁、切五個關鍵上。
所以真正精熟拳法的人,需要熟記的字訣不過幾個字而已。"
 
當年我的心思都放在科舉事業上,雖然勉強聽著,已經不復少年時的興高采烈了,而當時徵男先生也是貧病纏身,身心交瘁了!
現在老師不過過世七年,家鄉盜賊四起,就像螞蟻一樣四處遊竄,屍橫遍野。這時如果能夠有一個桑懌就足以除滅這些流賊。有幾個讀書人就跟著我保護城鎮。其中有些人提出了守望相助和兵農合一之類的對策,都是很好的治國人才。
其中有人提了秦代名士鄧弼,他說 "如果有鄧弼在,肯定會有辦法。"  話中隱隱有 "先生空有一身武藝,難道不可惜嗎?" 的意思在。
唉,當老師很困難啊......想當年雖然學會了征南先生的一身武藝,也不敢說有什麼稱王稱霸的念頭。但是像范長生或是樊雅一樣,做個甫臣、保護鄉里,自己覺得倒也還差不多。
怎麼會想到像今天這樣雖然學生四佈,四處張望,卻沒有能夠逃遁的地方呢?
曾經後悔投入大把時間的武學,現在想想似乎又不那麼後悔了。
征南先生的一身功夫只有傳授給了我,雖然我身負老師的絕學,看來到我之後也只能像是廣陵散一樣後繼無人了。
但是我又怎麼捨得呢?所以我特別把這些給記錄下來,也許將來會有好事者可以從中重新學會吧?
然而諸葛丞相曾經把木牛流馬的尺寸規格詳盡記錄下來,三千年了,又有誰將他們再現在世呢?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