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晚上10點半,感謝老婆把孩子抓進房間裡面睡覺,我現在才有時間寫第二天的筆記。
有鑒於第一天遲到了,第二天我努力地儘早出門之後,果然不負眾望的還是遲到了......
(反應與選擇)
第一堂課是徐瑋梃教練的反應與選擇:
這堂課只看課程名稱其實我不知道到底是要教什麼,但是上了課之後才發現滿滿都是乾貨。
徐教練指導我們在對戰的時候運用刺擊開路做試探,然後依照對手不同的應對方式可以區分三種狀況:
- 對手沒反應-太好了!直接刺死他吧!
- 對手把我的劍往兩側推開-趕快換邊砍他!
- 對手把我的劍往上推-趕快翻轉劍身,由下往上砍死他!
這堂課除了怎麼去感受對方的施力和變招以外,最有收穫的是徐教練的一段話
“刺擊沒有非要刺到不可,不要因為沒刺中就覺得自己沒做好。刺死對手是成功,對手因為我們的刺擊做出反應也是有效的刺擊。”
這段話讓我想到太極連環刀裡面說的“虛扎誘刺運又誆”。利用刺擊引出對手的反應,讓他動起來架勢上的平衡才會被打破,之後我們才能選擇最好的攻擊手段。由此看來,這堂課的內容的確就是課程名稱沒錯。
(晚期英式軍刀)
第二堂課,也是這次活動的最後一堂課是劉宗恩教練的晚期英式軍刀。
由於我在研究太極連環刀的過程中,歐洲的軍刀術一直是我重要的參考資料,所以這堂課也是我必定要去上的。
英式軍刀或許因為是軍用武術的關係,對練的方式非常的直覺單純,一個攻一個防,攻完就防,防完就攻。然後由上段的左右斜砍延伸增加兩個反撩刀、滑步的同步反擊、反擊滑步反擊的反擊。
課程內容是一環套一環,在極簡的動作中可以感覺到的不是簡單,而是科學。或許跟英式軍刀發展的時候英國正處在光輝燦爛的工業革命時期,追求效率的科學人文精神讓武術也呈現了這種極簡的風格。
英式軍刀或許是我第一次體驗到能這麼強烈的呈現時代精神的武術,非常新奇的體會。
上完這堂課之後,今年我的CoS就算圓滿結束了。
因為我必須回家顧小孩,沒有辦法留在會場繼續欣賞下午的比賽,只能在家裡一邊陪兒子玩耍得時候抽空用手機看比賽。
這次兩天的課程除了寫下來的個別課堂的心得以外,讓我感受很深的還有每位老師的上課方式。
幾乎每位實作課程的老師都用了一種提粽子一樣的方式來上課。
他們不會妄圖在一小時多的課程中把整個系統鉅細彌遺的交代清楚。他們會選定一個特定的招式作為上課的核心,然後以這個招式在使用時會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來做延伸。當使用這個招式時會遭遇的問題終於都介紹過之後,這個招式已經反覆練習了很多次,而且也學到了好幾種不同的變化方式。
此外一邊練習,一邊思考狀況題,能讓學員的身體跟意識都集中在課堂上,有更好的上課體驗。總之連教學技巧都有值得學習的細節。
由於我平常都是自己練習或者是作為學生的角色在上課,很少思考過要怎麼把自己會的東西教給別人。在這次的Clash of Steel中不但看到了跨領域的良性交流,也看到了精緻的上課技巧是能對自己和別人都產生幫助的,讓我興起了是不是能在課堂向大家分享我在太極連環刀法上的研究的想法。
或許哪一屆我也跟主辦單位商量借一堂課讓我做成果發表看看?
期待這麼棒的活動能繼續一屆一屆的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