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11183874_6182960858387200_5338245376999640704_n.jpg(活動海報與這兩天的課程)

上週六日(10/8-10/9)是一年一度的Clash of Steel史實歐洲武術嘉年華

這一次在活動之前就讓我相當期待,因為這次有更多中日武術的課程都有。打破文化的隔閡,讓喜歡武術的人一起來分享心得的氣氛更強了。Clash of Steel成為了一場視野更寬廣的武術嘉年華。
這次活動課表出來之後我就仔細看了課表選好要上的課,分別是:
方子平教練的西班牙劍術、吳岱君教練的日系合氣柔術基礎與攻防應用、林群凱老師的盾牌:在生與死之間、方子平教練與羅大誠老師合開的幾何學劍法X八卦龍型劍、徐瑋梃教練的反應與選擇和劉宗恩教練的英式軍刀。
當然,也是有很多遺珠之憾,衝堂沒辦法上課。比如伊塞爾教練的抓刀、伊比利雙劍或者是大槍......等。每年的活動都讓我恨不得能有影分身去上所有的課。

雖然心中滿心期待,結果到了上課那天......我還是遲到了......而且兩天都遲到......
幸好兩位老師都不介意我半途進入課堂。
所以以下就以我上課的順序逐一分享上課的心得。

P_20221008_091741.jpg P_20221008_091750.jpg

(上西班牙劍術課的時候,隔壁在上中國大槍......你就知道我心裡有多麼糾結)

首先是方子平教練的西班牙劍術:
我在好幾年前就知道西班牙劍術這個東西。
最早是在那本歐洲武術大全的書中看到的,圖畫上的站姿簡單,卻透露出自信的優雅,相當吸引我的注意。後來這幾年沒事就會在Youtube上搜尋西班牙劍術的影片,對他那魔法圈圈相當的有興趣,可惜無力自學。因此一聽說這次方教練要開這堂課,我就興奮不已。
當我一握起 Rapier 並且站起了直角站姿,立刻就體會到優雅的背後是需要付出汗水的。一把一公斤多的 Rapier 用單手持握而且要一直維持完全伸直手臂的姿勢,才練沒幾下肩膀就痠到不行。
但是在幾乎完全不曲伸手臂的情況下,僅依靠腳步就能同時完成閃避並切入、控制對手武器並且攻擊,可以說是我接觸過最高效發揮劍身長度的劍術。
這種手幾乎不動,把一切都交給腿來進行的攻防方式原本我以為會讓我聯想到八卦掌,結果最讓我感到共鳴的卻是合氣道。武術理論的相似性,有時候就是那麼出人意料。
學習西班牙劍術的過程中也讓我體會到,武術上追求的快,其實不完全是絕對意義的快,只要比對手快就好了。比如西班牙劍術戰鬥中把所有的要素總結成了一個腳步,他可以慢條斯理地踩出一步,卻同時完成了三四個目的。快嗎?只用一個動作完成所有的目的,當然很快。但是真的很快嗎?那一步或許並不需要踩的多快。
非常有意思,這是一個除了數學原理以外,甚至可以說進入哲學思考了的武術。越是咀嚼越有趣味。

310188934_1555740974844467_5337521821794716559_n.jpg(我是在練習柔術,老婆不要生氣)
第二堂課是吳岱君教練的合氣柔術課:
這堂課我也是很期待。
由於我有練習合氣道,知道柔術的世界是非常廣大的。不同的門派在技法的表現和要求上差異很大,所以我很期待養正館的合氣柔術會是什麼樣的風格。
練習是從受身倒法開始,很有趣的是由於這次學的招式是一種用體重壓在對手身上的捨身技,所以受身倒法就是後面柔術對練中的技法關鍵。
招式的前段跟合氣道的小手返類似,會抓著對手的雙手同時走進對手身邊的位置。在這動作之後,如果是合氣道就會再做半個轉身,同時反轉對手手腕來做腕關節控制。但是養正館的合氣柔術這時候是選擇直接把體重放在對手身上,在對手破勢之後直接用體重壓倒對手。
思考方式跟我學過的合氣道很不一樣,幾乎相同的狀況,在最後一刻卻出現截然不同的答案,是很新奇的體驗。讓我不禁感嘆 "原來還能這樣啊!"
以這個技法來跟合氣道做比較的話,合氣道通常會選擇控制小關節,一來省力,二來對自身的平衡和移動比較沒有影響。缺點是小關節控制需要的操作精度高,角度稍有偏差可能就完全發揮不出作用,失敗的風險高。如果沒有靈活的變招觀念,一旦招式失敗很容易陷入不利。
養正館的捨身摔,在已經破壞對手平衡的前提下,只要體型差距不要太大,成功率非常高。缺點是,一起倒地很容易跟對手陷入糾纏。真實戰鬥中的變數也不小。如果有複數敵人的時候,這種作法也很危險。
一種狀況,大家給出不同解答的體驗很新奇。對我很有腦力激盪的刺激。

(後面還練習了反制捨身摔的捨身摔)

P_20221008_132831.jpg(各種各樣的盾牌)
第三堂課是林群凱老師的盾牌:生與死之間。
因為戚繼光的藤牌刀也是我很有興趣的研究主題,所以我也很期待這堂課。我很想知道更多關於盾牌的事情。
這堂課是偏靜態的講座,老師展示了他仿製的各式盾牌。從最古老的非洲棍盾沿著人類戰鬥經驗累積,開始出現鈎鑲。方形盾、圓形盾、大盾、淚滴盾......各式各樣的盾牌科技琳瑯滿目。
盾牌的世界遠遠出乎我想像的深奧。
比如說曾經在網路的電玩討論區看過關於徽章盾該怎麼拿的爭論。上完課就知道,"都對!"
戰鬥的狀況是千變萬化的,沒有任何一種盾牌可以應對所有狀況,握持的方式也是如此。所以歐洲盾牌的背後其實釘滿了各種皮帶,能夠配合使用者的偏好採用各種各樣的握法。第一次看到盾牌的背面原來釘滿了皮帶,就像是看到平常端莊嚴謹的淑女,私底下其實是活潑有創意。一方面是震驚,一方面又讚嘆古人的實用精神。只能說 "盾牌豈是如此不便之物?"

P_20221008_135851.jpg(想怎麼拿就怎麼拿,盾牌豈是如此不便之物)

P_20221008_170050.jpg(身著中式與西式傳統服飾的羅老師和方教練)
然後是第一天的最後一堂課,可能也是這次CoS我最期待的一堂課。
方子平教練與羅大誠老師合開的幾何學劍法X八卦龍型劍。(怎麼每堂課都最期待,喇叭嘴)
從我知道西班牙劍術是採用走圓步法的那時候起,我就意識到這個東西或許跟八卦劍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當時台灣沒有西班牙劍術,我也不懂八卦劍法,只能在心裡許下 "總有一天我要研究一下這兩個東西" 的心願。幸好這堂課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課堂上方教練和羅老師採用輪流介紹的方式,介紹完西班牙劍術的特色之後,緊接著就是八卦劍的介紹。從武器型制、圓形環繞的腳步、攻擊技法上的偏好......等等,看著兩位老師分享互相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的體會,連我都感覺到激動不已。
在這場東西方的交流學習中,羅老師領悟到,八卦劍需要使用比較重的劍才能發揮控制對手武器的效果;方教練則體會到西班牙劍術採用彆扭的踢正步其實目的跟蹚泥步一樣,是為了更好的感受到身體重心移動。這種互相學習的精神才是武術人精神最好的表現。門派只是思維取捨有所不同,並不是為了用來排除異己的工具。
能親眼見到這樣良性的交流我真的很感動。
P_20221008_172504.jpg(兩位老師以西班牙劍術和八卦劍做對練示範的身影的身形就像是照鏡子一樣)

第一天的課程就這樣在滿滿的收穫中結束了。
這次上了很多的課,通通集中在一篇寫大概會變得很長,所以第二天的課晚一點我會另外再寫一篇。
總之是非常美好的一天。

P_20221008_115549.jpg(場邊的協力單位旗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二刀流 的頭像
    二刀流

    二刀流的刀鞘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