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43194341-2462796449_n.jpg(乾坤大挪移)

上次講完 "式" "勢" 之後,就可以來講傳武的 "招式" "套路" 了。
如果說 "勢" 是蘊含著攻防意義的靜止動作,那招式就可以算是把這個攻防概念給具體表現出來的動作了。
上次說了每個勢有自己的強處跟弱處,但是如果沒有運用的方法也沒有意義。要發揮出這些 "勢" 的功用就必須藉由運動身體轉換動作,才能發揮勢子的攻擊力,並且隱蔽弱點的危險。
在招式設計上,大部分的作法是從這一個勢連結到下一個勢,比如明代茅元儀的朝鮮勢法程沖斗的書都是以這樣的型態紀錄招法。
現存的門派中也有很多像螳螂拳這樣,一個勢子上去是三五個連續攻防組合。其中就包含了以強勢部位做攻防,隱藏弱勢部位甚至以弱勢部位做誘敵的招式。
所以勢跟勢之間的過渡才是招式攻防的重點。忽略了勢與勢之間的過渡,就體現不出每一勢的攻防意義。每個定式就只是一個個站定的架子而已了。
 
細細推敲每個招式運作的邏輯把招式熟練到變成反射是一樣重要的事情。兩邊都不能偏廢。
因為每個門派的戰術思維都蘊含在招式的設計之中。
看到一組招式,就要思考:
"這招是打還是摔?還是其他作法?"
"現在對手站在哪裡?他做了什麼?這招做完之後對手在哪裡?"
"為什麼這麼做?這招在處理什麼狀況?可不可以用別種做法?別的風格可能會怎麼做?"
推敲的過程中會逐漸建立理解技術的方式。不同的門派和不同學習歷程的人可能會對同一招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連串的招式經過編排串連起來,就會形成套路
套路的用途其實遠比一般人以為的多,不是只能用來表演好看。套路最重要的是筆記的功能,然後才是熟練肢體操作節奏鍛鍊的功能。
不同系統甚至是同系統的不同老師,對套路的理解常常會有出入。連帶也會影響教學時是先教招式再串成套路,還是先教套路再拆解出招式,甚至也有打法跟套路毫無關係的教學。只要能自圓其說,其實沒有定論。
 
通常來說,套路就是老師給學生的一個 "參考書"
一個門派經過經年累月的積累,少則十幾招多則兩三百招。即使用文字記錄下來,光看招式名字可能也想不起來是什麼動作。更不要說以前的人文盲多,記憶門派的技法就必須依賴套路這種精心設計過的連環動作演練。
依套路設計的不同,可以記錄定式樁功、連續招式組合、體能訓練功法......等等
但是由於套路通常是單人演練,就像拿掉了舞伴的雙人舞一樣。很多動作只能以抽象的方式演練,變得不容易理解。這也就是老師存在的價值。他們把套路中抽象演練的動作展現出具體的攻防目的,讓學生能一目了然的理解練習。
這種抽象象徵雖然會有共通性,但是各門各派其實還是會有細節上的差異。
以刁手這個五指指尖撮攏一起的動作為例,就有可能是抓握手腕、拉扯衣服、用手背腕骨打人.....等等涵義。這幾種涵義雖然在北派比較常見,但是部分南派還會有用撮起來的指尖打人的特殊解釋。這種解讀在北派就很罕見。所以如果只要是同一個動作就無視門派內部傳承的脈絡,直接用一樣的邏輯去解讀,就很容易偏離原本的含意。
 
在套路編排邏輯上,南北派同樣有比較明顯的不同。
北派套路編排通常連續性會比較強。其中又以螳螂拳為代表,招式的下一招跟上一招通常是緊密相連。因為上一招不成功,所以下一招這樣走,熟悉邏輯之後可以很輕易記住一整段的套路。因為每個段落實際上都是一段有邏輯的完整攻防。
但是南派套路(至少以我學到的縱鶴拳為例),這種邏輯上的連貫性就很低。會更類似很多兩三招一組的組合拳組合,主要是讓學生左邊練一次、右邊練一次,強化記憶和熟練動作的功能。如果強要把整個套路從頭到尾做連貫的解讀就會出現很多不現實的狀況。
舉例來說,南派有一些套路會打四門,就是同一個段落轉身朝四個方向各打一次,這種練法就只是在強調這個段落的重要性,還有練習時必須有迎擊各個方向對手的意識。硬是要去解釋同一個敵人會往四個方向依序移動,而且反覆用同樣的打法跟你對戰就很荒謬。
 
然後特別想額外講一下起勢。
套路的起勢其實很重要,但是大部分人練習一段時間之後就不會很在意它。
起勢其實象徵了這門功夫標誌性的打法或者練習心法。比如八極拳的獻肘強調了八極拳的肘法,縱鶴拳起勢的大鵬展翅則強調了整個系統重視的是力由地起的概念。起勢就像是書本的目錄或是作者對書本內容的自敘,告訴你後面的內容該怎麼讀。
這也是很多門派什麼招式都可以讓師兄代傳,只有起勢 "開拳" 一定要由老師親自傳授的原因。既是老師親傳的象徵,也是要讓學生看明白整個門派中最重要的第一招該怎麼做。
 
最後是套路解讀時,有些招式的存在會讓人很困惑,沒辦法推敲出他跟前後招之間的關係。
這時候不妨就跳過它吧。
就好像張無忌在解讀乾坤大挪移時有一句解不出來,他不鑽牛角尖的跳過,反而沒有走進死胡同,最終才能神功大成。
很多套路都是長時間傳承下來的,裡面有許多不同的的元素,當然也包含了不同年代老師的調整或是誤解。強行要解讀每一招並且前後連貫很容易解釋出不切實際的用法。
有可能這一招解不出來是因為以前傳承中出現變形導致無法解讀;也有可能套路的招式組合本來就在這裡告一段落,下一招開始是毫無關聯的新段落。
還有可能的原因是 "我懂得不夠多"。有時候這個動作其實是抽象的摔技、是兵器技法的變形、是擒拿的空練,但是因為我只懂打擊技,所以把所有的招式強行當成打擊技解釋。就會出現很多很難用的特殊打法,還不如單純練One, Two就好。但是懂得越多之後,反覆回頭體會套路的內涵,常常能啟發新的理解。
我們不能排除很多新解釋是超譯了套路的涵義,畢竟很多東西已經沒辦法知道最原始的目的了。不過這種開放性也是解讀套路技法時的一大樂趣,只要能做出來,又有什麼不行呢?
 
套路是傳統武術很重要元素,拿掉套路是很可惜的事情。但是對於該怎麼解釋套路的價值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希望我的解釋能給大家提供一點思考的方向。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