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w-book121212.jpg

本來想用一篇寫完套路解讀的問題,但是寫著寫著發現一篇寫不完。所以可能拆個上下集來講好了。

中國武術的套路,南北派編排邏輯不盡相同。只用一種邏輯要去貫穿解讀全部的中國武術會有以管窺天的盲點。
因為中國的地域廣大,早期交通不便,各地的文化差異其實很大。想用一套邏輯去解讀南北派武術,就好像你想用這套邏輯一併也解讀日本武術、韓國武術跟越南泰國的武術一樣。明明都是泛東亞文化,當我們把其他國家一起拉進來看的時候,就能理解這種想法其實有點荒謬。

以下是我的見解,不是破解,也絕對不是全網唯一。在講套路之前,這篇先定義兩個名詞:式跟勢

式:就是固定的基本動作。
通常就是站著不動,追求把身體四肢站到能輕鬆維持穩定的標準姿勢。不會額外帶有對敵應用的目的。

勢:勢是一種流動中的狀態。
在式的基礎上帶入攻防的觀念,並且意圖會更明確,帶有攻擊或是防禦的準備。
翻閱古書會發現,在講解技法的時候其實都是用 "勢"。因為兩個人在做對抗的時候是處在不斷發生變化的狀態。一個腳步移動,可能優勢劣勢一下子就大不相同。當我們在思考動作的意義時,把敵人放進畫面中這個動作的強勢在哪,弱勢在哪才會明朗。才能思考該怎麼運用強勢出招,該怎麼應對弱勢做變化。

把這兩個名詞講好了之後。我們先聊聊傳武 "一招多用" 的觀念。
"一招多用" 其實牽涉到 "式"的穩定 跟 "勢" 的流動。
通常一個招式會有一個基本的標準用法,舉大家比較熟悉也比較單純的頂心肘為例:

標準用法就是後手拉對方的手,前手用肘頂對方的心窩。(應該不是全網唯一,講錯請跟我說,我立刻磕頭)

為了確保這個這個動作撞進去的時候身形穩定,不會碰到對手之後自己反而散掉,所以練習的時候對 "式" 的穩定會有很高的要求。有了穩固的式之後,才可以在這個姿勢上看到哪些部位具有 "優勢" 。
比如頂心肘姿勢的前半身肘膝胯有向前的力,後手有回拉的力,這些都屬於架式上具有優勢的部位。只要能發揮出這些部位的攻擊性,都算是這個架勢的一種合理應用方式。

所以在頂心肘姿勢的基礎上,前腳是用膝蓋頂對方的膝蓋,或者是用小腿去拌對手小腿,都合理。因為腿腳部在這些位置是強勢的。
貼身用前肘頂對手心窩很強。雙方距離如果稍遠,那麼頂對手手肘做擒拿,也沒問題。因為頂心肘的手肘很強勢。
因為這些都是在不同距離角度下,你能發揮這個姿勢的優勢的方法。完全可以 "一勢多用" 。

現在我們明白自己當下姿勢的優劣,也明白一勢多用其實沒什麼問題。
就可以簡單講一下變招了。
因為 "勢" 是一種雙方互動的狀態,只要兩個人在戰鬥中,就永遠有各種優勢劣勢存在。
變招的目的就是改變當下彼此的勢。想辦法消除自己的劣勢,然後盡量發揮當下的優勢去影響對手,直到對手的劣勢暴露出來。
而變招的方式確實有一套可以貫穿各種武術的邏輯,但是各門各派偏好的方式會有差異。外人有時候理解不夠深入,講多了可能我就是下一個被炎上的人了。

先總結一下:
"式" 是很單純的把動作站穩做標準。
"勢" 會帶有敵我優勢劣勢流動變化的概念,會有攻防應用的目的。
"一招可以多用" 是因為一個動作不會只有單一的優勢部位。只要能發揮強勢部位,都是合理的解讀方式。
"變招" 有統一的大原則,但是沒有特定的變招方式。各門各派甚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偏好的方法。

剩下的有空再寫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