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極連環刀中的交戰距離和強弱劍身的討論在HEMA中,有一種觀念叫做 "強弱劍身"。
以我所知,這就是簡單將長劍從中間分成兩段,靠近劍尖那一端叫做弱劍身,靠近劍柄這一端叫做強劍身
由於槓桿的關係,弱劍身一端移動的速度快、殺傷力強,但是力量上的對抗不如強劍身。怎麼巧妙運用強弱劍身的相互克制是HEMA劍術的一門學問。
因為我沒有真的學過HEMA,大概就講到這樣就好了。總之是以力量對抗的特性來區分器械部位的方式。

強弱劍身,這個觀念我在接觸到HEMA之前沒有聽說過。
類似的觀念我想中國武術應該也有,但是似乎也沒有誰特別提過,或者是有個特定的名字。
直到後來,研究太極連環刀的時候,我在書裡找到了類似的東西。

太極連環刀的第四節-十三法中有提到
"開磕敵器,向裏深磕為老;在尖稍為嫩。"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以對手的器械為標的,當我們 "磕打敵器" (用刀背由下向左右打開對手的武器)
兵器交擊的部位越靠刀尖,我們打擊的部位就越 "嫩"
打擊部位越向裏、越深、越靠近對方的手,就越 "老"
相對的,我們自己的刀當然也可以這樣定義。
越靠近刀尖的位置越 "嫩",越靠近持刀手的位置越 "老"
先記住這個觀念。

然後我們回頭往前面的章節看太極連環刀第三節-刀訣解中的另外一句歌訣。
"淺深開入留心記,敵者逢之刃下亡。"

依照中文錯綜的修辭方式,"淺深開入留心記",應該可以調換文字順序變成 "淺開深入留心記"。
這句話我的理解是,
"戰鬥時怎麼從淺處(較遠的交劍距離)開始,怎麼進入深處(較近的戰鬥距離),其中的學問要仔細研究。"

我們再看"刀訣解"的另外一句。
"淺深老嫩皆磕打,進退飛騰即躲藏。"

有了老嫩淺深的觀念之後,"淺深老嫩" 在這裡就包含了兩組不同的距離和位置的討論
淺深:代表雙方戰鬥的距離
老嫩:代表兵器接觸的位置

在這裡,王餘右很簡單的建議我們,不管在什麼距離或是什麼位置,都可以用磕打(用刀背由下往上、往兩側打開對方的武器)。

知道這些有什麼用?
主要是釐清思路很有用。
當刀身上的部位和戰鬥距離被取了名字之後,我們就更容易去進一步推敲不同的狀況該用什麼技法。
比如說,
雖然 "淺深老嫩皆磕打",但是我的 "磕打" 磕在 "老" 跟磕在 "嫩" 的效果肯定不一樣。
如果我在 "淺" 的戰鬥距離,用我刀的 "嫩" 磕到了對方的 "老"。
那我的磕效果可能會很差,只有稍微撥弄對手武器的騷擾效果。這時候我可能要提防對手發動反擊,或者誘使對手做這波反擊就是我的目的。
如果我是在 "深" 的戰鬥距離,用我刀的 "老" 磕到了對方的 "嫩"。
對方的武器有可能會被打得比較遠,那我會有很好的機會給對手致命一擊。

有了名字,有了定義之後,就更容易往複雜的方向去做推敲思索。
這也是我在研讀古譜時經常在用的一種方式。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