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安慰老師的著作-”猶憶武林人未遠“之中,有個段落很有趣。
他提到他少年時,有一次自己練習形意拳時偶遇氣功大師胡耀貞。
當時胡耀貞主動說要傳授他氣功。
書上這樣寫道,
“那時候還沒有流行“氣功”這個詞,所以我沒有半點概念。胡先生看得我笑笑:“這是我研究的東西,給你看看,覺得好了我教給你。”“
後來安慰老師向他的形意拳老師-辛元先生提到偶遇胡耀貞的事情。
辛先生反問 “甚是氣功?哪裡聽來的話?”
安慰先生向辛元學拳的時間是1942到1946,辛元先生過世為止。
也就是說在這段期間,氣功在武術家之間也還沒多少人聽過。
也就是說至少現代人認識的氣功,在當時還是比較新的東西。
從1940年代還不是很多人知道的東西,到現在好像變成武術的一環,練傳武的有時候會被認為多少也會練一點氣功之類的東西。
對某些人來說,甚至會認為練內家拳沒有氣感等於沒得到真傳。
其實武術跟氣功的關係真的不大。
我練拳這麼久,從來就沒有過什麼氣感。
但是不管要打人、砍人、發人,多多少少都還能做出一些東西。
與其在自己身上追求虛無飄渺的氣感,不如上課時在同學的身上多實踐一些武術技巧。
這樣應該會比較快掌握到武術的重點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