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福建象山寺普靜師傳拳譜 方向全圖

昨天在武學書館的館藏 "福建象山寺普靜師傳拳譜" 裡面看到兩張講方位的圖,很有意思。

開篇第一頁就給一張圖,叫做殘粘式
講究後腳實,前腳虛,側身出步,手法要殘軟近粘。
攻擊發力則是 "全身俱要一起發用。倘有一處遲延不至,則難以跌人也。"
軟手和整力發用跌人,這種風格接觸過南派的人應該會覺得很熟悉。

福建象山寺普靜師傳拳譜 方向全圖
更有趣是書中附了一張中國武術文獻中少見的立體方位圖。
以 "我" 為中心,在地面和胸肩高度分別畫了兩個圈,以十二時辰區分方位。
原文如截錄如下
"方向全圖
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寅申巳亥十二方,不是不要立子,十二方亦可立。總以左足所立一方為主,餘十一方任彼哪方打來即用右手還,同從其方粘而推之也。
蓋先取定方向推吐易也,最難者我方直去,彼????須直不能推也,用橫取法。
譬如手頭????在外手逼我,當在粘處對外方推之;
又手頭對酉,其閃在子側身手逼,我當對子方推。
子雖橫發,向內乃消肩直腕推也,餘皆倣此。
須知十八字併及向然推去,必要練至純熟軟手,殘沾粘處即推,消肩直腕曲身進步俱要各處一齊發用。倘有一處遲延不至,則難以跌人也。"

福建象山寺普靜師傳拳譜 方向全圖

大意來說
我們推人發力,最理想是能認準方向之後以直力打人。
但是對手會跑,如果走到側面我們的直力就會落空打不到人。
所以他設計了這個圖,方便學生去認準不同方位,做不同的處理。
基本原則就是以左腳為定位之後,對手從哪個方向來,就用右手做處理跟反擊。

概念上看起來很簡單,似乎白費了這張圖,但是在訓練的意義上我認為蠻有開創性的。
比如練習時,就能告訴學生,
"面朝午,右腳在申,對手從卯來,我們可以用哪一種手法步法來處理......"
或者更靈活一點,學生站在原地面朝子,老師只要喊方位
"申、亥、戌、酉......"
讓學生去掌握身步法的流暢變換,什麼招式該怎麼配合不同方位的敵人作運用。
只要師生都熟悉這套系統,就能做出很多可以靈活變化的訓練方式。

這張圖也讓我想到西班牙劍術也有這類立體空間方位的圖示。
雖然圖形的複雜度不能相提並論,但是初衷應該是類似的。
很有趣吧

福建象山寺普靜師傳拳譜 方向全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二刀流 的頭像
    二刀流

    二刀流的刀鞘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