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128ef2ec9d74e825e45663d326473bd.jpg(玩招式變化鬥得是腦子)

中國武術的招式豐富多彩,幾乎可以說是千變萬化。比如螳螂拳就有一手生五手之類的說法,從第一個接觸開始可以生出近乎無窮的變化。
但是這個招式的變化是不是可以隨意的去做呢? 答案當然是不行的。太極拳就說了“因敵變化,示神奇”。你要“因敵”才能去做“變化”
而這個因敵變化討論得就是戰鬥時雙方互動過程中形式變化的邏輯。這個變化並不是真正無窮無盡的,在每個狀況下都存在幾個僅有的選項,有時候甚至是存在著最佳解的。每個門派的差別之一就在他們是用怎樣的思路去處理不同的狀況。
而這個招式變化的邏輯雖然可以教,但是終究必須熟練在腦子裡跟身體上才能夠活用。
推薦兩種方式可以去研究。
  • 套路關聯研究
好的套路在招式設計上是有前後招關聯性的邏輯的。第一招跟第二招、第二招跟第三招......之間為什麼是這樣聯繫,其中往往是有邏輯意義的(雖然也有很多套路單純只是把動作串起來而已)。而這些招式的變化方式通常也不是只有唯一解。
所以在了解第一招到第二招之間為什麼是這樣變化之後,最好還可以再多花時間思考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變化方式,或者是如果對方不按照套路裡面預設的方式去接應時,是否有在當下的體勢最好的接應方式。
這種思考方式熟悉之後,慢慢就能培養出對於套路理解的眼力。套路就不再只是打過去就好了的單招紀錄,而是記錄著前人對於如何戰鬥的心得的關鍵筆記。
  • 慢速拆招對練法
以下推薦一種我師兄指導過的練習方式。
練習方式如下:
  1. 找一個朋友,如果是對招式運用有一定程度理解的人更好。
  2. 雙方搭手或者不搭手都可以,在雙方都不使用力量的前提下,兩個都用一樣慢的速度來過招。
  3. 如果打到混亂了,就重新再來。
在這個慢速過招的過程中,雙方可以不斷的去觀察自己使出的招式對方會用什麼方式處理,接著自己又能用什麼方式去處理對方的反應。就好像是一個互相傳接球的練習,在這個你來我往的過程中慢慢培養自己對招式變化的邏輯。
那麼為什麼不允許在練習中使用力量速度呢?
不允許使用力量速度實際上就是要設定一個類似實驗室一樣,相對單純的環境來強迫練習的人只能從“當下的狀況怎樣的招式才是最合理的選擇”做思考。只有在雙方都擁有一樣的力量和速度時,能夠選擇更正確的招式的人才會在練習中佔上風。這種拆手過招有一部分是鬥智而不是比較體能。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今天我的力量比對手強很多,實際上我也就不需要考慮招式運用的邏輯,甚至不需要用到招式了。直接以力量輾壓對手就可以取勝了。那雖然贏了,至少在招式是否運用的更好更巧妙這點上其實是沒有得到驗證的。
就好像我和人下棋鬥智,可是我有四隻車或者六隻馬,即使贏了這盤棋,我想沒有人會同意我的棋藝高明。相反的,太過依賴力量速度而忽略了正確運用招式的邏輯,如果有一天在力量和速度上處於劣勢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運用技巧來彌補體能上的不足。
當然,限制條件是可以逐步開放的。比如當雙方熟練手法之後,可以增加腿擊的使用或是摔技的使用。雙方熟練之後其實也容易越做越快,越做越有力。所以熟練後也可以允許力量速度的對抗,而其實到這裡就可以逐漸進入對打練習的環節了。
跟越多人玩過拆手過招或是累積了越多實際打鬥的經驗,腦中的資料庫就會越豐富。對套路的理解、對招式變化的想法就會不斷的有變化和提升。
不斷思考和理解招式套路,再透過拆招對練的方式把邏輯在思想和身體上養成反射動作,漸漸就能往不假思索源源不絕的生出招式的境界邁進了。
必須切記的是拆招過手終究就只是一個訓練方式,就類似打籃球時雙方練習傳接球一樣,很會傳接球練習不等於打鬥牛就會贏。同樣的拆手過招練得很好,就算玩到出神入化,也不等於實際打鬥就會很強。一旦忘了這點,練習方向很容易就會陷入盲點,而距離實際戰鬥越來越遠。
鑽研招式變化的邏輯是為了能更好的運用手上的工具,而這個目的最終還是為了要戰勝對手,小心不要本末倒置。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