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838979.jpg

久違了的鶴拳拳詩白話翻譯。
最近因為老婆懷孕了,怕會帶肺癌病毒回家感染到老婆小孩,所以很久沒出門練習跟交流了。心得文快要沒梗了,只好繼續研究拳經拳論。
這個段落雖然叫做端正法,但是前幾個章節其實都已經很詳細講過怎樣去端正身形了。這個段落比較重要的反而是關於技擊的重點。比如動靜要分明、打倒人以緊快為要、出手要手腳其上,其中尤其以“入閉貼欲則去”和“已足殺足,以手殺身”,這兩句特別值得多加玩味。
最後一段實在是太難翻譯了。每個字都認識,湊在一起就看不懂了。不過看起來是又重複講了一次怎麼讓週身氣力上下循環流轉。我個人認為與其想盡辦法去弄懂那幾句,或許把拳經第一篇多做研究會更好。
其實看這次的註解多達20條就知道這一個段落我在閱讀上有多痛苦,很多段落的句子都很難讀。有可能是語音和書寫文字的問題,也有可能是錯別字、脱漏字,還有確實是我學養不夠,無法解讀的問題。總之這個段落真的很難,我放著很久不敢寫。
如果有網友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望不吝賜教。


論端正法分第五(原文)

力貴精于一,如何為一?五氣朝元為一(註1)。如何為中?毫無偏倚為中。如何為元氣?上通天門,上泥丸宮,下透地關,湧泉穴,中循環華蓋之間,至神氣之融和而發出氣力,氣象之沉雄者也。何為五氣五肢?皆從元而出入維繫於元者也。元臍下一寸,此穴者也。自有生而來,人與物俱號為太極,太極主靜不主動也。靜在則午在(註2),如孟子言浩然之氣也(註3)。知此則陰陽力、呼吸氣從此穴而貫通也。常言手之出入力于臂落輪(註4)要活,三歸仔(註5)要相對,發在掌心,掌心力齊出,收入海底,兜落與心氣齊下(註6),兩節子午要靜(註7),腳馬腿門要正,長強骨要坐插落五指展開,力要從心(註8)赦地,手掌中,在擒緊重一用,此是正法也。再言作法起手,力從呼吸氣通起,而五節與走節(註9)二要與頂心骨(註10)齊起,再兩池(註11)與大椎骨下,唇、口與腳心骨齊下,乃是起齊起下(註12),方為一貫之法。凡與人敵手,要呼吸作通,先下手為勝,一要先門歸勢,隨手而發,而發以緊(註13)為要,至於颱浪之法,亦可用也,樣之要細,一颱配一發,一浪亦配一發(註14),而緊為要。打倒人之法,動而即動,靜而即靜,切不可半動半靜,動如急水,靜為山岳,手入是空,入閉貼欲則去(註15),不可慢蠢出。乞他人作當敵手時,門要緊察生神,要預防是觀他人身弱勢敗門空,不妨大膽進中關而殺之,無不了離之理也。煞時若不離,要緊補手節(註16),即可離之。要打倒人又貴手足,若能手足齊至,必足殺足,手殺身,上下齊打,何怕不離乎?若能如此,雖有大力者,將安恃哉?若論剛柔橫直,剛者力擒他人之手,用沉落發起,緊手進入,使他身虛浮也,他之手不能起脫。柔者是力在歸中(註17),手是用柔,他手橋用剛,或台浪斷造(註18),或轉角過門,或迎風拆枝(註19)而殺之,或用帶過用後手射入,或吞吐浮沉,察其清實,盡其平時習工夫,愛用何等肢手,即可隨便使之入之,無不得勝。與人敵手,門要緊,四方要密也,敵手無門可尋,使他不能接手。若論吞吐浮沉,吞力在池,吐力在田,浮力在山,沉力在水,所謂田起池落、山崎水流,吞吐在池田,浮沉歸山水,山水在捨下,不可繫石前存在池下歸於田後,舍落大椎下命門,歸於田,週而復元,正是回龍顧水之法。吞似猛虎下山,吐一氣沖天,浮迎身接肢,沉乃青龍赦水。(註20)

 註1:五氣為與五臟,心肝脾肺腎,相對應的金火木土金水五行之氣。元指丹田。故此五氣朝元理解為內臟各安其位,力量匯聚丹田。

註2:靜在則午在。古人以子為正北,午為正南,南在下方,所以此處筆者解釋為下盤之根。

註3:孟子的浩然之氣應為一個宏大氣象的形容詞而已。孟子對浩然之氣解釋為“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所以武人應該要有剛正不阿的氣質,功夫則要呈現至大至剛的雄壯氣象。

註4:應為肩關節。

註5:三歸仔。筆者認為應該是三窟仔的發音。人手上的彎折處或凹陷處為肩窩、肘彎、手腕和掌心。考量三歸仔要能相對,我認為應該是肩肘腕相對,因為角度正確時可以形成具有支撐力的三角結構。

註6:兜落。應是匯聚沉落的意思。心氣,雖然中醫有心氣的專有名詞,但是此處應是指心口(胸口)的吸氣或是緊繃。

註7:兩節。可能是指左右手的肘關節?

註8:從心赦地。以前文來看,此處的心應該是腳心。赦,以前幾篇的用法和閩南語發音的音近,應該意同“射”。

註9:五節。意思不明,在網路上查到中醫似乎有筋節、脈節、骨節、肉節、皮節,五節的說法。但是我只有看到一篇文章有這樣的分類,不太清楚是不是中醫常用的概念。邱文玲老師的版本是寫作五筋。無論是五節或是五筋,應該都是指全身四肢的意思。走節則實在是不知道是什麼。
https://kknews.cc/zh-tw/health/e9rbkmy.html

註10:頂心骨。原來不是心口胸骨,是頭頂的兩處位置。

註11:兩池。由於前文說得是頭部,依照由上往下討論的邏輯,兩池應該是指風池加曲池。

註12:起齊起下。所有版本都是寫起齊起下,但是我認為齊起齊下應該語意上會比較通順。

註13:緊。閩南語緊跟快的發音接近,應該是快的意思。

註14:颱浪之法。在縱鶴拳的練習有一勢叫做篩浪,唸法跟颱浪一模一樣,應該是同一招。作法是用雙手手肘在面前畫出一個圓形的弧線。不過現在的練習並沒有將颱跟浪區分成兩個動作。依照文章描述和動作的圓形軌跡邏輯來推測,颱跟浪應該可以區分為往上為颱往下為浪或是相反過來?也有可能是往內為颱,往外為浪?由於鶴拳的吞吐浮沉主要是做立圓運動,所以我比較頃向上颱下浪的想法。也就是起落收發都要發力。

註15:入閉貼欲則去。閉如果改成“必”這句的意思會更明瞭。所以我理解為入身之後就要緊貼著對手戰鬥,不可使他脫逃開。也符合平常老師的指導。

註16:手節。手肘。

註17:柔者是力在歸中。相對於發力的擒抓人的剛法,依後文描述可以知道柔法就不太像外發力了。所以力在歸中的意思就是力量含蓄在體內不發出的做法。

註18:抬浪斷造。抬浪、颱浪、篩浪,應是同一招式。老師說過去當對手以標指一類的手法攻向他的面門,他常用篩浪手法,一肘打去,既能防開對手的攻擊還能順勢反擊。抬浪斷造可能是類似的意思。

註19:迎風拆枝。縱鶴拳有一個技法叫做拆枝,是雙手在胸前先交錯一剪,再向左右拆開的動作。可以做腕肘的破骨擒拿,也可以向左右彈開對手的攻擊或是彈開攻擊的同時用手肘擊打對手。迎風拆枝應該有撲身接招化招同時反擊的含義在。

註20:從論吞吐浮沉...到青龍赦水。這一整段都在講吞吐浮沉運作的方式,但是句子中實在有太多看不懂的東西。筆者武學和文學的學養不足,實在是看不懂,而其他詩句的部分則主要是一種形容詞描述的感覺,也很難白話翻譯。所以這一整段只好放棄解讀。關於氣力要如何循環往復的運作,其實在很多篇章都已經反覆講詳細說明過了,大家參照著看或許可以大概猜出作者想說什麼。


論端正的方法。第五段

運力的重點貴在整合統一,如何統一呢?要心肝脾肺腎的五行五氣匯聚丹田。
那要怎麼樣才叫做"中"呢? 不偏不倚,立身中正就叫做中。
要怎麼去運作丹田氣呢? 往上打通眉心天門穴,上到泥丸宮(百會)。向下則通達腳底湧泉穴。中段則在華蓋之間循環往復。直到精神意氣融匯而後發出,這就是發出氣勢沉雄的力量的方法。
要運作五種肢手? 發手和收手都由丹田運作,出入都要維繫在丹田。
元,就是肚臍以下一寸位置的丹田穴。從有生命以來,人與萬物都稱之為太極。丹田的重點要靜,不要擅動。
身心能靜,根才會在。才能養成孟子所說得“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
明白以上的道理,則陰陽力、呼吸氣要能貫通的重點都在於丹田。
一般來說,出手收手在於手臂上的重點是,肩輪要活,肩窩、手肘、手腕,手上三個這彎折處要相對。發力要從掌心發出,掌心力發出後收回海底然後與胸中之氣一起沉落。雙手手肘要穩定,下盤腳馬要端正,尾閭要向下坐,不可以掀起。雙腳五趾張開, 力從腳心射入地中,然後手掌抓緊。這就是正法。

再說如何運起手力。首先從呼吸通暢開始,而筋脈皮骨肉或者身體四肢和走節(不明)與頭頂頂心骨一起提起,接著風池、曲池兩穴與大椎骨一起放下,唇口和腳心骨也一起放下,全身一起提起一起放下,這是貫通全身氣力的方法。
凡是與人動手,先通順自己的呼吸,然後先下手為勝!先擺好戰鬥準備,自然出招發力,而“快”是最重要的。至於篩浪的技法也可以運用,要細心研究,抬起要發,翻浪也要發,緊湊是其中關鍵。

打倒人的方法中,第一最重要是動靜要分明,動就動,靜就靜,不要猶豫不決。動起來像湍急的水流,靜的時候要像穩重的山岳。出手的位置一定是空門,切入之後就要緊貼逼住對手,心念一動立即發出,不可以拖泥帶水。對敵的時候要防護周嚴,細心觀察,如果發現對手敗勢門戶有破綻,不妨大膽直破中門,沒有不能打出去的道理。如果這樣還打不倒,記得趕緊補上肘打,就能解決。
另一個重點是手腳。如果能手足齊到,那就以腿攻擊對方下盤,以手攻打對方上半身,能上下齊攻,哪還怕打不贏呢?對方就算力氣大又有什麼好怕的呢?

關於剛柔橫直。剛法是猛力擒抓對方的手後,用沉落力讓對方破勢,使他無法脫手,立刻補上攻擊。柔法是力含而不發運用柔手。當對手用剛猛手法攻來,我就用篩浪肘法來斷他的招式,或是轉身走角度過門化開,也可用迎風拆肢的手法破招反殺,也可以帶開之後用後手反擊,或是以吞吐浮沉的方式處理。
仔細觀察對手的虛實。讓他盡展功夫,看清他愛用什麼手法,就可以見招拆招,沒有不能得勝的。與人交手,門戶要嚴防,四面八方都要留意,讓對手無門可入,無手可接。

至於吞吐浮沉,吞化力量的重點在曲池,吐力重點在丹田。浮力重點在兩肩,沉力重點在湧泉。這就是所謂“田起池落,山崎水流,吞吐在池田,浮沉歸山水。山水在捨下,不可繫石前存在池下歸於田後,舍落大堆下命門,歸於田週而復元”ˋ這就叫回龍故水。吞吐浮沉的意象要揣摩以下幾句,吞似猛虎下山,吐一氣沖天,浮迎身接肢,沉乃青龍赦水。
(最後這一段目前我沒辦法翻譯)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