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出電梯就會看到的帥氣海報,由上至下分別是這次比賽總召 劉宗恩、養正館館長 Kevin 老師、見真武學 羅老師)
又到了每年的耶誕節啦!每年年底除了期待紅衣服的胖老人以外,我最期待就是兵武盃的比賽。
而且今年很榮幸被主辦的劉宗恩邀請做開幕致詞,真的是誠惶誠恐。
一如我在致詞中所說的,兵武盃是一個很認真在執行和檢討改進的活動。到我這次參加,已經是第八屆了,每年都可以感覺到活動在進步,團隊在熟練。
第一次參賽,還會看到工作人員有點慌張的在賽場穿梭,做確認和溝通。現在不論是計分螢幕、錄影回放、線上簡章......等,都有很驚人的進步。作為參賽者每年都可以感受到團隊的用心改進。
真的值得有興趣兵器技擊的人都來體驗一次。
(主審、編審、計分螢幕和錄影回放人員)
今年除了正賽很精采以外,養正館的Kevin老師也帶了學生來示範未來養正館要推動的兵擊規則。
養正館的規則中允許選手在比賽中使用徒手的踢打摔拿。雖然體術不計分,但是跟兵器劈砍相結合讓選手可以組合使用的技術變化性大增。
原本以為對手要衝過來砍殺,卻忽然主動棄了武器做近身扭抱,或是對手忽然踢出一腳,在你閃避這腿的時候一刀砍下來。
比賽更加的貼近真實打鬥,對技術的全面性和體能的要求更高。
很期待能早日看到這樣的比賽。
(刀劍比賽中出現踢腿!照片取自EPW官方粉絲團)
最後是我個人比賽狀況。
每年的兵武盃對我來說就像是公司的年度稽核一樣,是一個對今年度的武術心得的總檢核。
以這個角度來說,今年我必須給自己打一個不及格的分數......
熟識的朋友知道我今年狀況有點多,總歸一句,今年練習不足是不爭的事實。自己必須深切的反省,明年要想辦法改善。
今年我報了EPW混合兵器組和EPW單手兵器組。分別使用日本刀和中式單刀參賽。
日本刀的部分我想繼續做合氣劍實戰的練習,中國刀則是想驗證這一兩年研究的太極連環刀法。但是很可惜,今年一樣也是沒有打出預賽。
在混合組的賽事中,我這一個劍池總共有兩個雙刀客和一個亞軍......我就像一個小白兔走進了猛獸獸籠一樣,慘遭虐殺。
跟雙刀的比試雖然很難打,但是是特別有趣的體驗,想拿出討論一下。
兩個雙刀選手使用截然不同的架式,但是我想運用的戰術基本上大同小異。
- 兩個人都偏向右手前置誘敵,左手預備追擊的架式。所以我盡量往對方的右外側走,不要進入對手中門,減少一把刀對付兩把刀的可能。
- 想辦法引出右手刀,接著防下左手刀,然後還擊。
戰術很合理,但是執行上很困難。
第一點的走位,當我不斷往對手外側走,對手會跟著平移,維持中門對我。最終我們會靠近邊線,我還是得往反方向走回來。效果不如預期。
第二點的防守反擊,思路上是對的,但是執行時身體反應跟不上。總是來不及防禦第二刀。這就是理想跟現實的巨大鴻溝......
面對雙刀,我唯一只有一刀是覺得滿意的。
有一下我對著對手的腦門做直劈,他使用雙刀經典的 X型防禦,我卻恰好砍在兩把刀交會處。這時他的結構處於弱勢,整個人被我壓制住無法變招,於是我奮力猛壓,硬是把刀推到他的臉上。取下兩分,這一下真的是過癮。
(今年比賽有更多的贊助商,也有線上運動媒體做新聞報導)
下午的單手組打的就更糟了。
因為很少有機會做單手兵器的對練,很多狀況只能自己一個人做模擬。現實中對手不可能跟想像中一樣配合,總是有出乎意料的狀況發生。
基本上我認為我在太極連環刀的解讀是沒有問題的,實戰上表現不佳是我自己經驗跟練習不足,沒辦法明快的做判斷所致。
紀錄一下比較有印象的幾刀。
在第一場比賽上,對手是個喜歡使用拔刀術的人。於是我嘗試用了反擊六刀中應對拔刀術的做法,不等對方拔刀,搶先逼近在對方出刀前用我的刀推壓他的持刀手。可能是我意圖太明顯或者單純是判斷錯誤,對手沒有如我所想的使用水平拔刀,而是拔刀直劈。逼得我緊急把推刀變招成纏頭刀,雖然有成功反殺對手一刀,但是變招的時機慢了一點,自己腦門還是吃了一刀。同樣是思路合理,身體跟不上......
另一刀是跟宅伯蘇伯承的對刀。
他使用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反手刀刃向上的持刀姿勢。當時我開始意識到單手兵器互擊的危險,將攻擊目標由對手的頭面移到持刀手上。就在我對他的持刀手發動攻擊的瞬間,他反手抽了我的拳頭一刀。是一個漂亮的誘敵反殺。
事後我在錄影上反覆的看這刀,發現這刀簡直就跟太極連環刀最後的誘敵三刀之一的亂抽麻如出一轍。
"亂抽麻
主右手平肩持刀,右肩向前,做欲扎敵之勢。倘敵來勇猛,又便於退閃變換。如敵不識此勢,則進右一步,翻刀從下向上,照敵腹右肘腕砍之。如敵應來截腕時,主即退後左步半,右步進一,推截敵腕......下略"
雖然我是被砍的人,但是能看到符合書上描述的技法被用出來,我也覺得死得不冤。至少別人幫我證明了刀譜是對的,值得我繼續鑽研。
打完兩個組別的比賽,這兩天我反覆琢磨,意識到單手刀跟雙手刀在拚刀上的思路有很大的不同。
在太極連環刀中,王餘右提到自己比試偏好後發刀,而且整本刀譜中的招式都是針對對方的持刀手做攻擊。
原本我認為偏好後發刀,是高手為了抓破綻一擊反殺求省力,專攻持刀手則是為了安全和不想輕易取人性命。
這次比賽完我發現,這兩點其實都是出於安全的考量。
單手刀與雙手刀在出刀上有兩個很大的不同,
一是出刀的角度變化比雙手刀豐富很多,也更容易在最後一刻改變攻擊位置。
二是單手刀出刀收刀的速度很快。
兩點加在一起的結果就是,單手刀對決非常容易互擊。在同一個預備架勢,對手可能出刀的角度多到沒辦法猜,即使猜中了也順利格擋了,卻又很難在攻擊對手之後緊急防禦對方回刀的後擊。
面對這個狀況,王餘右選擇了後發和主要攻擊持刀手的做法。
後發雖然犧牲了出手的時機,但是如果動作夠快,距離夠遠,反而能夠在看清對手的動作之後做恰當的應對。減少瞎猜致死。
主要攻擊持刀手,則是為了先消除對手還擊的能力,確保在攻擊對手致命部位時不會遭到對手拚死一搏的互擊。
雖然比賽打得不好,但是對於刀法有新的體會還是很讓我振奮開心。
對刀法運用的邏輯更清楚,就能規畫更合理的訓練方式了。
(辛苦籌備比賽的宗恩)
俗話說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上場沒有想著贏的選手當然也不是好選手。
賽場上被對手得分、自己表現不好或是某些攻擊裁判給的判決跟我認知有落差,當然也會有一些生氣的情緒。但是比賽下了場,大家都是好朋友。
每個人都是因為喜愛武術,想驗證所學才來到這個地方接受比賽的檢驗。
比賽就是這樣,上場就是有贏有輸。如果有總是贏的比賽,大概也很快就會玩膩了。
來這邊比賽最重要的就是跟許久不見的朋友一起毫無保留的交換這一年的心得,聊聊近況,從所有人身上汲取養分,用接下來的一年好好的消化。期待來年能夠展現出不一樣的技術。
今年雖然不盡理想,但是也是給我一個警訊。功夫不練是肯定會退步的!
明年,一定得要比今年更好才行!
今年比賽的剪輯,如果你有不確定是誰得分的畫面,那應該就是我被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