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13)我去參加了 中華傳武總合技擊聯合協會Kungfu Fighting League舉辦的兵甲格鬥。
這次報名了雙手組跟單手組。
看了一下部落格,上一次打兵甲已經是去年三月的事情了。中間還舉辦了好幾次,但是剛好都有事情不湊巧不能參加。難得這次終於有空,就趕快報名了。
先講單手賽印象比較深的兩場。(因為沒出預賽,也只打了三場而已QQ)
這次單手上場前,我想延續前陣子Messer賽距離控制打法的感覺,挑戰靠打手積分取勝。
(兵甲格鬥的獲勝方式有兩條:
- 擊中對手頭身,一擊分勝負
- 擊中四肢會計分不停錶,一分鐘內沒有擊殺或者雙殺,會以積分分勝負)
在比賽的第二場,我試著盡量跟對手做距離的拉扯,然後鎖定他的拳頭做攻擊。據說我的有效擊中應該有六次。
可惜在最後兩秒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跟對手發生了雙殺互擊。真的好可惜QQ
不知道能不能建議大會,下次的比賽在比賽時間快結束的時候敲個鈴提示選手。
如果我能知道只剩不到十秒,可能就不會去多拚最後一刀了......
另外一場是跟蔡老闆的對打。
我同樣想做距離控制的打法,但是蔡老闆抓準我一個空檔進來連揮三刀,把我的刀都打飛了。在一陣傻眼中,我慘敗蔡老闆刀下。
不禁讓我想到,以前看過的刀花教學。影片裡面的老師在翻刀花的時候只用拇指跟食指去扣刀。這種只為了翻出又快又好看的刀花的做法就完全不符合實戰需要。
對打中刀不握好,就會被打飛,然後就會死。
怎麼又穩固又靈活的握好刀,還有很多學問必須學習。
然後我單手就沒晉級QQ
再來講講雙手賽。
老樣子,這次我還是堅持拿比較短的日本刀上場跟苗刀還有雙手劍拚。
刀比較短,打得的確壓力山大,但是今年不知道為什麼,距離感變比較好,所以能比以前更有把握的衝進適合日本刀發揮的距離。
比較常發生的失誤是想退出交劍距離的時候,因為我的刀比較短,導致我會誤判對手揮刀的距離,退的不夠遠而中刀。
一樣兩場印象比較深刻的比賽。
一場是預賽時我跟連御清的比賽。
中間有一段我跟他互相頻繁變換架式抓對手漏洞,在旁邊看應該很好笑。
最後我抓了他一個出劍的機會,衝進去用纏頭刀當胸給他一下。
其實在很接近的時間點,他也作了反擊。但是裁判沒給他還擊那一下做判決,也許是過拍或者是力道不足,我不確定原因。
其實我覺得那一下他能申訴試試看,但是賽後他告訴我
"也許申訴了我們會變成雙殺,不見得划算" 讓我有點心虛。
在其他比賽上,他也經常在裁判判決後主動告訴裁判,自己有被打到。尊重裁判,也尊重事實的運動家精神,我真的尊敬他。
另一場是決賽循環的時候跟 台灣養正館武道 Yoseikan Budo Taiwan選手的對打。
對手的日刀風格很明確,出手明快,動作敏捷。很厲害。
最後我輸了,不過有兩下我自己很喜歡。(雖然裁判都沒給分,可能是距離或者力道不足)
一下是照著對練套路裡面的,護頭近身之後,直接用護頭的動作把刀拉過對手胸腹部。雖然無效,但是跟套路的應用幾乎一模一樣,我很喜歡。
另一下是在劈砍之後,直接對著對手的咽喉做一個刺擊。可惜因為刀比較短,刺得不夠深入。
最後得到的名次是雙手刀第三名,單手刀很意外的得了一個 技術白金獎。
能得到名次,除了比賽獲勝很高興以外,更高興的是確定我的打法在不同賽制下都有一戰之力。很高興沒有被比賽模式制約了我的打法。
感謝所有的參賽朋友。
然後講講比賽整體感覺。
這次整天活動參加下來,覺得比賽比去年參加的時候又進步了很多。
賽程順暢,裁判的判決也明快統一。
加上場邊還有攝影回放,在判決有爭議的時候可以一起看畫面做確認。
可以感覺到對於比賽流程,主辦單位的確有用心在檢討改善。
再感謝一次主辦單位。
最後有兩個意見,供主辦單位參考:
- 比賽時間快結束的時候做一個提示。
選手可以把握剩餘的時間調整戰術,或許能有助想試著靠積分取勝的選手判斷當下狀況。 - 裁判的無效判決給觀眾一個簡單的原因描述。
尤其在槍術比賽,因為觀眾離選手距離遠,很多狀況在觀眾的視角看不到細節。聽到無效判決可是不知道理由的時候,觀眾會覺得意外。
以上兩點建議僅供參考。
最後講講自己日後練習需要調整的部分。
我在比賽開始的時候,通常都會快速地走進賽場中線,最好能壓過中線。
確保背後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後退。
在這個階段通常我打起來會比較有餘裕,能冷靜判斷距離跟時機,利用距離去調動對手。
但是隨著比賽發展,我背後的空間會越來越少。
到接近邊線的時候,空間不足的壓力會讓我容易衝動出手。
互擊容易發生在這個階段。
之後可能要更有意識的管理背後的空間,還有利用迂迴的移動來爭取場地。
不能光是消耗空間而沒有進帳。
這應該會是下個階段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