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4 日耳曼刀公開賽 賽後心得

這次參加了 Vor & Nach 史實歐洲武術會 的 Messer比賽,拿了鋼劍組亞軍。

 

紀錄一些賽前準備跟賽後心得

賽前規劃

這次比賽前沒時間做很多的練習準備,不過還是有規劃一些想做的事情。

主要是想把縱向變化的身法做出來。

太極連環刀刀訣解有寫道

“刀支勢緊縮身待,刀起身高進步忙。” 或是 “彼高我矮堪嘗用,敵偶低時我即揚。”

還有傳統刀法套路中也有很多身法起伏的變化。

我覺得這種縱向變化或許是傳統武術比較有特色的部分,希望這次比賽中能做出來。

實際比賽上做了一次跳躍劈砍還有一兩次比較下潛的纏頭入身,比較不明顯的還有四強賽裡面用高舉刀去壓迫對手。雖然不能說沒做出來,但是跟我原本預想的效果不太一樣。

 

極限拉扯?進退飛騰即躲藏?

跟上一段有關係。

在我原本的理解,太極連環刀並不是擅長距離戰或是複雜走位的刀法。

他應該是強調勇猛貼身近戰的刀法。

所以我原本預想的縱向身法變化其實都是為了用來拼近身戰用的。

這也導致我在決賽上做了比較多冒進的攻擊,因為 “再不衝,今天就沒得衝啦!” 的念頭盤踞腦海。

也就是說,儘管我認為應該打近身,但是我這次比賽打出來的卻不是近身戰的風格。

 

我記得當天下午,劍池賽打完之後,我上樓跟也剛打完劍池的師兄聊天。我說

“樓上打好兇喔!都拼近身。我們樓下都打距離戰,溫和多了。”

結果晚上回家聽賽評,我才發現原來不是樓下都打距離戰,是我都在跟對手打距離戰......搞半天原來我做不出近身戰的原因出在我身上??

雖然沒做出原本規劃的近身戰,但是後來我想這種打法也許也是對太極連環刀的風格的一種解釋。

在刀訣裡面有一句 ”進退飛騰即躲藏“。也就是說太極連環刀本來就強調快速的進出戰鬥,利用距離控制來迴避攻擊。

據說王餘右到老了還能 “一躍丈餘”。

而王餘右的刀法強調後發反擊。利用反覆進出對手的有效攻擊範圍來誘逼對手,直到他做出過度的攻擊動作後,我才捕捉那個空檔加以反擊,確實也比直衝硬肛來的安全。

所以或許我這次的打法也不算錯?

容我以後再想想吧......

 

術式公開?

這次我在比賽前一晚拍了個影片,分析了太極連環刀裡面有記載的五個架勢。

單純只是因為我剛好那天晚上有空拍,但是又不希望隔天比賽如果輸慘了還PO影片介紹刀法。那樣很尷尬。

所以我就在比賽前一晚PO了。

很有意思是,我覺得做了影片介紹自己的刀法其實獲益最大的是我自己。

畢竟大家都不是專業選手,不太可能看到我公開術式就專門針對我的刀路規劃打法。

但是我拍了影片整理出這五個架勢之後,我更清楚認識到當我擺出什麼架勢的時候,我傳遞了什麼訊息給對手。

最有印象是決賽場的時候,因為上一回合我剛跟王淳謙打了近身扭打,我發現持械扭打的狀況我很陌生。我想避免再發生這種狀況。

所以我擺出一個將刀直指對手的 “亂抽麻”。

接著我就聽到場邊對淳謙喊 “刺他啊!”

淳謙對著場外喊 “我刺不到啊!”

算是我的架勢順利達成我想要的效果。

所以整理分類之後,我就可以依照當下局面,在我想要傳遞什麼訊息給對手時做出合適的選擇。

 

對話

我一直記得有一年兵武盃的賽前講話, 伊塞爾打劍像是兩個人在對話。互相在傳遞訊息與回應訊息。

我到今晚覆盤比賽過程的時候才對這句話有感受。

比如說當我擺出一個架勢,我就對對手傳遞了 “拜託你打這裡!” 或者是 “你不要進來QQ“ 的訊息。

對手接到之後就會做出對應的回覆。

”我偏不要打這裡!“ 或者是 ”你越不要我進去,我就越要!“

雖然可能會形成反效果,但是也有可能這種叛逆心理正是我們要的。

這是招式上的對話。

也可以用空間距離來對話。

在四強賽的第一場,我利用佔據賽場的中心,把對手壓在角落或是邊線不讓他出來。

一來是我背後就有更大的可以運用的空間,再來是把對方押在場地邊緣他退無可退的狀況下我就更容易逼對方先出手。

也就是說我可以一邊用我的架勢傳遞 ”打這裡“ 同時用空間壓迫傳達 ”現在就打我“ 的訊息。

這樣我就能從被動等對手出招的後發,變成主動逼對手出招的後發。

如此一來,以前我一直苦惱的 ”太極連環刀喜歡後發會不會太被動?“ 就解決了。只要方法對,後發反擊還是可以很有主動性。

所以只要傳遞正確的訊息給對手,他就有可能做出我想要的回應。誰能更好的傳遞和回應訊息就能做出更好的戰術規劃。

這次打得還不錯,才有膽寫這些。

 

不過真的是有打有收穫,從以前的只能在招式上去找和書上記載的呼應,這次終於能在戰術層面上理解古譜了。算是在解讀的層次上有了飛躍的提升。

練武終究不能離開實踐,想深入研究古譜更是如此。沒有實作經驗的解讀就容易往不切實際的方向發散。這也是這幾年讀譜和比賽的深刻體會。

 

2024 日耳曼刀公開賽 賽後心得

關於比賽對手

劍池賽 第一場的對手是護理獅

爸氣十足的坦克

上一次跟智淵打,應該是劍盾賽的時候。

那次報名的是EPW組,跟他打鋼劍還是第一次。我到現在都記得盾劍賽被智淵壓著打到牆上的狼狽。

智淵在場外的時候就是個超疼女兒的傻爸爸。我們每次在場下都在聊小孩的事情。但是一上場,智淵出招的果決不管是親自面對還是旁觀他的比賽,都讓我吃驚。

這次跟智淵打,我可以感覺比賽的節奏拉不起來。

我想要更多的交擊,以便我抓反擊的破綻,但是智淵對我的試探沒給那麼多的回應,就是專心做好防禦不輕易出手。

一出手就非常果決,一定要打到我,架都架不掉。給我一種像在跟坦克車對打的感覺。

智淵好像對自己這次的表現很不滿意,但是我真的很喜歡他這種能壓住對手節奏的果決打法。我學到很多。

 

第二場的對手是鄭安劭

安劭的打法,我在休息時蹲在旁邊看就嚇到了。進退好快。

上場前我有點擔心會抓不到他。

果然第一回合比賽的步調就被拉得好快,一下子我整個人都亢奮了起來。幫我做Back Coach的富聰還要提醒我節奏放慢一點。

跟對試探不太反應的智淵不一樣,安劭回應的速度很快,我們一起做出好幾段我覺得很帥的連續交劍。都打成那樣了,還能互相沒擊中,在場上我自己都覺得離譜。

不過安劭對我的攻擊的回應比較激烈,導致他防禦動作太大容易露出破綻也是問題所在。他的過度防禦讓我做出比賽中很滿意的一個刺臉接斬腕的連擊。

後面安劭擺了一個有點像軍刀,但是又好像有點不一樣的架勢。我看不懂他要幹嘛,不敢輕易踏進去。兩個人陷入了幾秒無反應的僵持。那段我覺得很有趣。如果用對劍如對話來說,就像我忽然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吧。

跟安劭的對打有點像啟動開關,讓我把節奏感跟距離感拉起來。在當天後續的比賽都能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檔速。

打的非常過癮

 

第三場是陳正偉

左手刀就是麻煩,對我很罕見的左撇子劍士。

交劍的位置,還有我會暴露的破綻都讓我不太舒服。幸好上週跟師兄對打時,他有用左手刀跟我打過,稍微預習一下。不然比賽當天我可能會更慌。

除了左撇子以外,他第一回合的劈刺連擊是真的快,角度也刁鑽。被刺到那一劍我整個嚇到。怎麼會從那裡進來啊?傻眼

中間有一劍我自己蠻喜歡的。

正偉擺出高舉刀的架勢,於是我決定做一個下潛的纏頭刀近身。我成功格擋他的劈砍近身之後,他立刻伸出右手想反應我的近身(也許是做擒拿?)我也伸出左手去推開他的右手,然後順利在他的肚子拖了一刀。得手之後退出交劍腳步跟速度我也蠻滿意的,在推手的時候甚至還弄掉了我的手套。總之這一下是照著我喜歡的打法做的。

正偉的節奏沒有安邵那麼快,但是左手刀加上手長,不習慣的距離感和節奏,這場我打的有點緊張。很好玩

 

四強賽 楊溢恩

他打得很小心。

我可以感覺他對我非常的提防,不願意跟我連續交劍。短暫的接觸之後,他就會立刻退回角落。

所以我有意的用對峙的角度從兩側把他趕在角落裡,讓我能更好的對他施加壓力。

這場沒有什麼精彩的交劍,但是在怎麼利用距離和空間給對手施加壓力上我學到很多。

有一種學到了不同層面的技術的感覺,非常有趣。

賽後他還來問我我是怎麼打的,特別有心。以後再一起玩吧。

 

冠亞賽 王淳謙

賽前就一直到處說想打纏鬥的人。

因為他也有打EPW,所以我在跟他決賽前,可以觀察他的比賽風格好幾局。方便我思考打法。

我發現他很喜歡用高舉劍的架勢,所以我認為下潛的纏頭刀和撩刀截腕會是可行的解法。

但是第一局用了纏頭刀近身之後,我發現扭打對我不利。因為我不熟悉持械近身戰會發生什麼狀況,於是有點想回到前幾場抓距離的打法。

但是心裡又很想再衝一次近戰,驗證一下下潛的打法有沒有效。這種心態上的搖擺應該是我這場的一個敗筆。

第二次又衝一個纏頭刀,衝進去的瞬間我原本覺得 ”贏了!“

但是在我的刀要攔腰砍上去的時候,我忽然感覺不對,刀被他鉗住了。

心裡擔心他會砍下來反擊?還是要做扭打?

又擔心我砍在他身上的刀好像翻了,變成刀面接觸身體,雖然我勉強做了拖刀,但是裁判會給有效嗎?

事後覺得真是神奇,怎麼有辦法在一秒的轉身中想這麼多事情?

最後這一下果然沒被給分。有夠遺憾,不然我就贏了QQ

 

這場比賽淳謙確實打了兩三次精彩的近身戰,不負他賽前到處說他想打擒拿的情報戰。

從交劍、進入纏鬥到纏鬥中的狀況,他都比我更熟悉。

比如他就很熟悉纏頭刀近身之後的出刀位置和處理方式。我一用纏頭刀簡直像是往挖好了的陷阱裡跳.....

輸了有點遺憾,但是並不冤枉。

感覺他是特別享受比賽的人,打起來真的很有趣。之後要再跟他打一打,好好研究一下近身戰的纏鬥技巧。

 

最後還是想說。

比賽前幾天去平溪放天燈,我才許願希望最近比賽能有成績。馬上就實現了。

真的很開心。

謝謝老婆跟兒子們。

2024 日耳曼刀公開賽 賽後心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二刀流 的頭像
    二刀流

    二刀流的刀鞘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