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影片是上週六武踐盃的比賽紀錄
在我的四局比賽中,前兩局我照以前的打法想引誘對手出手之後做後發反擊。
但是可能我太久沒打了,加上對手也都經驗老道,我一直釣不出對手,反而不是被打就是互擊。
後兩局我改變作法,試著用粘劍拉慢交劍節奏同時拉近戰鬥距離,這樣的做法讓我在戰鬥中爭取到一些優勢。
但是粘劍的缺點是不容易取得足夠的揮刀加速距離,可能用刺擊比較容易做出殺傷力足夠的攻擊。
另一個問題就是粘劍容易在脫開接觸的瞬間形成互擊,可能需要用副手輔助才能避免。
跟天清的最後一劍,他因為地面的問題絆倒,導致無法閃避我那一劍。但是他很大方的接受結果,他的武者精神讓我由衷的佩服。
當天地面的狀況很多,但是幾乎沒有選手在場上抱怨地面問題對他們的成績造成影響。
真的佩服每一位選手的精神,也感謝他們願意參加到最後。

2024 武踐盃比賽紀錄2024 武踐盃比賽紀錄

 

這次是第二次參加武踐盃兵擊賽,兼任了參賽選手與裁判,是一次難得的體驗。
這邊就做一些我個人的檢討,只談作為選手參加武學實踐賽的感受就好。
這次因為還要兼任裁判,所以我只報名了武學實踐賽。實踐賽的賽制之前做裁判講習時練習過幾次,但是實際在賽場上打還是第一次。
比賽的計分方式相當複雜,必須給裁判配置手機APP藉由電腦計分才有辦法快速計算。
總之就是會給選手的攻擊威力和招式的困難度做分別計分再相乘,讓選手不只要追求打到,還要打出威力跟技術。
這次在對打時,我聽到裁判好幾次對我的攻擊給出 “擦削”或是“過輕打擊”的評分。我心裡是有驚訝的,立刻感覺到自己的攻擊威力和距離控制還不夠理想。這種當下立刻對我剛剛的表現做細緻評價的機制還是第一次體驗,真的蠻有意思的。
這次比賽上,我總共要打四個對手。
對前兩個對手,我用平常習慣的打法,減少兵器接觸,用距離和賣破綻引誘對手攻擊之後抓防禦反擊。但是對手的經驗老道,我怎麼釣都不上勾,這兩場打得很爛。
在休息時做了一些檢討,決定在後面兩個對手改變打法,試著多做一些粘劍施壓的動作。這種打法在後面的比賽中取得不錯的效果,有效地減緩了對手揮劍的速度,也讓我能在對手嘗試脫開粘劍的時候先對手一步發動攻擊。

2024 武踐盃比賽紀錄

2024 武踐盃比賽紀錄

不過這種打法有兩個問題
 1. 抓對手擺脫粘劍的時候搶攻,因為加速距離不夠,很難打出殺傷力大的攻擊。
這個狀況如果用刺擊來做攻擊手段也許可以改善傷害不足的問題。而且刺擊的發動速度也比較快。
 2. 這種打法其實容易形成互擊,在互擊會有懲罰的規則下並不划算。
 這個問題比較麻煩,而且不好解決。也許用副手輔助會是個方法。
說到副手,這次的比賽規則是禁止副手接觸敵我的武器和對手的身體。
這條規則限制了一些技術的發揮(其實是我在裁判講習時建議的,自掘墳墓……),比如我很喜歡的用副手抓對方手的打法,在這個規則下就完全不能使用。因為不能用副手來控制對方的武器,逼得我必須靠沾黏來完成用武器控制武器。
不同的比賽規則會有不同的限制,但是這些限制也能強迫我不要去依賴平常習慣的技術,去實驗一些新的技巧,對我是有好處的。這也是我樂於參加各種比賽的原因之一。

2024 武踐盃比賽紀錄

然後來看一場這次武踐盃 武學實踐賽的成績表
這場我是藍方
一場比賽總共有十個得分,每兩個評分為一個回合中主審和副審對選手的給分。所以十個評分就是五個回合的意思。
有時候會兩個裁判分別給兩個選手分數,通常是在互擊發生時會有這種狀況。規則上允許裁判的給分不統一,尊重裁判在各自視角上對於誰處於優勢的認定。但是這場沒有這種意見分歧的狀況發生。
比較有趣的是在這份成績表上,前面四個分數都是 "擦削" 或者 "過輕打擊",這表示兩位裁判在前兩回合都認為我的攻擊殺傷力太弱,或者接觸太淺。
有的人收到這樣的訊息會開始加重攻擊力道。
不過我當天得到裁判給這樣的評價時,我認為我的狀況是 "攻擊不夠深入",而不是 "打的不夠大力"。
所以從後面的給分可以看到我開始試著把攻擊做得更深入,更完整,盡量讓攻擊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
另外還要提的就是,我沒拿到幾個全身而退。
這表示我這些攻擊都發生互擊,也是之後必須改進的方向。
比賽中能即時調整戰術,比賽後能看著評分配合影片復盤當時的狀況,是我覺得這套規則和計分系統最有趣的部份。
而每個人收到裁判的評價之後會做出什麼樣的調整也是一個有趣的部分。
雖然規則理解起來有點複雜,實際上選手只要做好自己平常做的事情就好。
有機會的話體驗看看,應該會是很不錯的體驗。

2024 武踐盃比賽紀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二刀流 的頭像
    二刀流

    二刀流的刀鞘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