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看了一個講怎麼看國畫的影片,讓我忽然想明白一個我思考很久的問題
“為什麼很多拳要練成那個讓人看不懂的樣子?”
明明很多東西可以做得更明白,為什麼偏偏他們就要藏起來?真的只是藏私嗎?
原因後面再講,先講講影片裡面說得 
“為什麼看不懂國畫?”
依照影片中老師的講法,中國繪畫在北宋時寫實風格達到高峰,完全不輸歐洲繪畫。但是在南宋、元之後,開始流行著重寫意的文人畫。
這是因為元代漢族士人的官途被斷了,很多文人只好寄情於書畫。
這些人本身並不靠販賣字畫維生,寫字作畫往往只是為了抒發自我,所以他們並不在意 “一般人” 能不能看懂。
他們的作品經常只在小眾的朋友圈之間流傳,或是根本到死也不曾公開。
而文人彼此之間也可能以能否理解這些作品作為篩選同好的標準。
就像如果我不懂寫書法,我也就看不懂一流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自然懂得欣賞什麼叫做好字的人也就看不上我,不跟我交朋友了。
這種現象並非刻意,但是自然而然會形成。
此外,中國人內心其實是相信一個人的作品跟他的人品是有連結的。
所謂字如其人、畫如其人.....古代文人有時候會相信一個能寫出好字的人,人品也不會壞到哪去。
所以宋元以後的書畫作品因為前面說的,不能當官了,作者開始追求自我表達。但是中國文人因為有儒道釋這樣的哲學觀、人生觀,所以古人追求的自我表達方式不同於歐美現代藝術那樣奔放,而是一種有約束的平淡天真。
真誠而自然,但是不失控。
總結一下關於中國字畫的創作思路和觀賞門檻
1. 作品並不為觀眾服務,本身帶有較高的解讀門檻
2. 創作追求自我表達
3. 作者和觀賞者相信作品會傳達創作者的人格特質
4. 作品追求呈現一種受約束的自然不做作
現在我們把視野掉回頭去看傳統武術,帶入上述這些觀念,用古人的眼睛去看待一些看不懂的拳。
我覺得用這種眼光去看,對一些拳術的風格會有新的理解。
比如我一直看不太懂的戴家心意拳就蠻有這種感覺。
正所謂“只看戴家打人,沒看戴家練拳”。戴家的拳特別怪,一般沒長期在研究國術的人可能完全看不懂戴家拳在幹嘛。
昨天我看到有人給一個沒練過武術的年輕女生看戴家的老師傅練拳的影片,那個女生直接說
“這老先生好像腦溢血了......”
但是當我們用古代的眼光去看傳武,武術在現代跟過去的狀況其實不太一樣。
在古代,武術既是生活的工具也是自我修行的法門。從這兩點來看,武術完全沒有被一般人看懂的必要。甚至是根本就不應該被人輕易看懂。
而這些被隱藏掉的“功能性” 恰恰也形成一個武術家篩選學生和交友的門檻。
比如,非要知道一招一式怎麼用才肯練的學生,感覺就很功利。這種人可能不符合中國古人對一個理想人格特質的要求。淘汰。
或者是面對一個同好,我已經把本門秘密用隱晦的方式演練了,對方卻一臉矇逼看不懂。
這時候我心裡也會想 “這個人的見識也就到這裡而已。“,淘汰。
這也是把技法隱晦起來的功能。
最後就是所謂拳如其人和以武入道。
練中國武術的人往往相信,一個人打拳的風格是會受到他當下的人格品行影響的。就像我始終相信,李書文傳下來的八極拳也只有李書文那種性格的人改得出來一樣。
所以當一個人不需要靠拳腳勝負維生,追求的是自我修煉時,可能漸漸就會把武術中太過展露鋒芒的稜角給打磨掉。
那些有殺傷性的東西不是沒了,只是不做出來給人看了。
為什麼?
因為沒必要了。既然不靠拳腳勝負維生,那這些殺手只要知道藏在哪就好,沒必要時時刻刻都打出來給人看。
而他也可以藉此再來篩選一次學生,只給心性良善的學生知道這些危險的東西藏在哪裡。
不把危險的東西隨意傳授給不恰當的人。
老實說,這些門檻、道德、篩選、藏招.....背後的思維都太陳腐了,並不符合現代人的價值觀。
我也會認為 “要教你就好好教!搞那麼多門檻,然後這個藏那個藏是幹什麼?”
但是就像國畫是另有財源的文人閒暇創作一樣,古代真正靠教拳維生的人其實也不多,武術對很多人來說只是工具。
一個武將、一個鏢師或是一個興趣使然的武術家,他們並不需要到處去讓人看懂他的功夫有多好。
作為看不懂他們的技術好在哪裡的一般人,他們本來就不在意我們的看法。
我們自然也就沒有立場去批評他們的東西為什麼要這樣通通藏起來。
了解這些,或許讓我對很多拳術為什麼會演化成那個看不懂的樣子?為什麼把很多技法都隱藏起來?有了更深一點的理解。
這些東西寫到別的地方去大概會被噴爆,不過這就是一個文化給一個民族的思維底蘊。
我們可以嘗試去理解它,但是時代變了,倒也不需要非去認同不可。
影片我放在留言區,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二刀流 的頭像
    二刀流

    二刀流的刀鞘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