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聊聊刀法傳承
中國刀法套路眾多,小時候學刀法的時候聽過一句話
"學會纏頭裹腦,刀法學完一半"
那時候沒打過兵器,以為這就是強調纏頭裹腦很重要,大部分的招式都是這招的變形而已。
這幾年接觸了兵擊之後,對這句話的體會又更深了。
因為刀劍對打中除了一般的米字劈砍以外,最常用到的招式其實就是纏頭裹腦。
刀一提,護住半面身體,接刀後一翻又砍回去。經典的攻防合一的動作,在世界各國單雙手刀法中都是重點招式。
雙方對刀劍攻防夠熟悉的話,在對打中光是纏頭刀可以互相攻防個兩三下都不只。
聊聊中式刀劍的教學結構。
中式兵器傳承結構比較完整的通常依序是,
劍訣或是刀訣:
這是基本動作跟觀念,最簡單也最實用。
單招:
比如纏頭裹腦這樣帶有完整攻防觀念的招式
套路:
就是串起來的招式套路,這個不用多解釋了吧
散招:
好用但是沒有編進套路裡面的招式。
有時候是太厲害,要選人傳授;有時候是這個不是本門的傳承,但是老師覺得很好,所以吸收進來。
有的門派還會有短趟子,三四招到五六招不等的短套路,能夠往返練習。穿插在練習的階段之間。
在中國兵器傳承上,目前單招跟套路的保存蠻完整的。
劍訣、刀訣的部分就比較少人提及和演練。也許是因為這個太無聊了吧?變成很多人雖然會練很多套路,但是連基本的米字都砍不好。
散招則是經常被留在最後面才教,很多人待不到老師傳授這個東西。所以失傳的狀況也很常見。
其實在兵器對打中,最常用到的攻擊就是米字的劈砍和幾個特定角度的刺擊而已;防禦動作也是幾個位置就夠用了。
說直白一點,一套兵器套路,會真的拿出來用的招式也許只有1/3不到。
對打經驗越多,越覺得套路真的不用學太多,甚至沒學會完整的套路都無所謂。
不同的套路提供的其實不是更多的招式,應該是更多的思路和風格。
比如有的套路在面對對手攻擊的時候,會選擇先退後避其鋒再反擊;
有的套路會告訴你 "別怕!來什麼我們砍什麼!誰比較怕互擊誰先死!"
如果只是蒐集套路,卻沒有去體會他的思考邏輯,只有在練習時重點強調一種抽象的藝術風格。
比如 "某某刀法打起來要兇猛",然後就是砍得很用力加上喊聲而已。
就失去這套刀法的意義了。
核心的 "訣" 沒人練,套路的思考邏輯沒被發掘。這些都是缺乏實際對抗後導致的現象。
希望隨著兵擊運動的流行,會有更多人意識到這些 "訣" 遠比套路重要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二刀流 的頭像
    二刀流

    二刀流的刀鞘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