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雲邪神說 "天下武功, 惟快不破!"
搏鬥的時候, 決定雙方勝負的要素扣除了力量以外, 速度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只要我夠快, 對方拳再重, 打不到我就沒用; 我的拳不夠重, 只要我夠快, 多打幾下還是可以擊倒對手. 速度, 是戰鬥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但是搏鬥中的快, 我認為比火雲邪神說得又更深奧一點.
快, 應該可以區分成兩種.
一種是絕對的快, 另一種是相對的快.
絕對的快, 是真正的速度上的快. 當我一秒只能出一拳的時候, 你已經出了三拳了; 當我後退兩步的時候, 你已經向前追擊五步了. 這種速度上的落差, 我肯定毫無招架之力.
這是體能上的差距. 打鬥的時候, 不只一力降十會, 一快同樣也能降十會.
可是, 不可能永遠都是你最快. 有可能某一天會遇到體能鍛鍊的更強的對手, 或者是自己老了體能衰退了, 總之在世界上, 一定有很多比自己更快的人存在. 遇到速度比自己更快的人的時候要怎麼辦?
所以除了絕對的快以外, 還有一種相對的快.
我不需要是世界上出手最快的人, 我只要在戰鬥的時候剛好都比你快一點就好了.
舉個非常簡化的例子, 也許我沒辦法出拳出的比對手快, 但是我攻擊的部位和時機, 能逼得對手不得不中斷連續打擊來做防禦. 我就有機會掌握戰鬥的主導權. 只要能持續維持這個出招的主動權, 就能夠一直比對手快一點點.
而要能夠掌握這個主導權有兩種方法, 一個是經驗, 另一個依靠的則是技術. 缺一不可.
經驗夠, 就能夠察覺對方出手的前兆, 彼微動, 我先動, 搶先一步截斷對方的動作.
而設計精良的招式, 可以透過圍魏救趙的方式逼迫對方做出一定範圍中可預期的反應. 比如打眼睛, 人本能就會舉手擋格, 打下陰, 下半身就會往後縮. 既然這些反應是可以預期的, 當然就可以有數種接續的變化可以應對. 當對手必須一直被動應對我的攻擊時, 我就有機會彌補雙方在絕對速度上的落差. 這種戰術在螳螂拳的補漏設套和詠春拳上都發展的非常完整.
而要練出經驗和招式變化, 是需要大量有方法的對練來養成的. 光是兩個人天天亂打, 很難培養出技術.
就像下棋有棋譜, 有定石, 有殘局. 定石和殘局懂得多, 就能知道下棋時怎樣進攻, 怎樣防守最有效率, 最"快".
據說高明的棋手比起大量的下棋, 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研究經典的棋局.
體能會衰退, 但是經驗卻可以隨著練習的歲月不斷的累積上去. 年輕的時候也許是7成的體能搭配3成的技術和經驗; 有了年紀之後可能是7成的經驗配合3成體能. 否則很多老師傅怎麼可能還是那麼"快"? 靠的就是搶佔先機.
我發現我的網誌看起來好像都有點技術至上的感覺. 其實體能跟技術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足夠的力量和速度, 再好的技術都發揮不出來; 但是, 光是空有力量和速度, 很快就會遇上瓶頸, 而且我覺得那樣練起來比較不好玩啊XD
日本人說 心, 技, 體; 中國人說, 一膽, 二力, 三功夫. 整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武人養成. 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