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o9s8pr3rp0n4rppn53s585p3pn04151.jpg

練習鶴拳多年,鶴拳拳詩一直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拳論,但是礙於拳詩的遣詞用字造成門檻,其實一直沒有把他從頭到尾仔細通讀一遍。

前年有一天我忽然心血來潮,決定把他逐段翻譯成白話然後PO到網路上。一方面向網友討教一些解讀上的問題,一方面則是想利用“有人在讀喔!”給自己必須堅持完成的壓力。
沒想到全文短短十一段,最後我還是花了兩年多才完成。
說是完成,其實也就只是讀過、譯過,其中還有很多我不明白無法解讀的部分。可能知識背景不足、功力太淺,甚至是理解的方向上根本就錯了。有朝一日這些解讀也許都還要大改過也不一定。
比如最近我才明白,南拳中大門、小門有重擊跟輕擊的含意。可能會讓一些跟門相關的解讀必須重新調整過,但是能增加新的理解我都覺得是很開心的事情。

白話解讀的過程中,有不少驚喜。比如有朋友告訴我,原文中很多名詞其實都是人體穴道,這種恍然大悟和終於能通讀全文的快感讓我興奮了好一段時間。或是,我發現鶴拳其實也講究中線對敵,出手先打臉......等觀念。讓我對於鶴拳到底應該要怎麼實戰有一份更深刻的理解,也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翻譯的過程中,經常發現很多時候雖然好像讀過去了,實際上只是當成歌詞一樣記下來而已,一旦要落筆寫成白話文,才忽然發現自己根本沒看懂。所以為了能翻譯,我必須對照不同版本的拳詩,查找字典或是對照其他的鶴拳拳經。過程中會發現不同版本有時候會有文句順序的差異,甚至用字不同,很可能是背誦抄寫時出了差錯。如果只看著單一版本做解讀,會出現一些無法理解的狀況。
此外還有口語跟文字抄寫上的用字問題,有一些詞可能有讀音卻沒有公認的書寫文字,導致如果不知道讀音會不曉得原意的問題。整個過程真的是傷透了腦筋。

在翻譯過程中,我發現鶴拳拳詩很可能不是一時一人的作品。其中有幾個原因:

  1. 在參考書目少林龍術正法中,有記錄與鶴拳拳詩前三段幾乎完全想同的文章。而依照少林龍術一書中的記錄,這本書收錄的拳譜最早應該是從明代開始。可是少林龍術正法只收錄了前三段,沒有後續的章節。也許是當時後續的章節根本還沒被寫出來。
  2. 不同章節,文字風格差異很大。第一段是鶴拳拳詩最經典,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段落。這一段論述條理分明,對仗跟比喻也很工整,看得出原作者的文字水平很高。尤其是開口就是“現在人都如何如何,但是其實應該如何如何” 這種地圖炮式的筆法在明代的武術書籍中很普遍。在後續的段落沒有這種寫法。
    此外,以我個人閱讀的感受,越後面的段落,文字論說的能力越來越含糊,到最後變成一般朗朗上口的口訣歌訣的形式。雖然歌訣不表示內涵比較差,但是這些歌訣只是用得詞彙很大,但是內容遠不如前三段精確。比如:虛虛實實虛虛、五行相生相剋相制....等,字很大,可是內容到底是什麼卻沒有表達清楚。作為武術專論,而且是只給重要弟子的秘笈,這樣的寫法實在太含糊。
  3. 反覆出現相同的篇名和內容。尤其是三戰一篇,出現許多次,關於如何發力也寫了很多篇。假如是個人寫作完成,那麼在第一段其實已經把如何發力表達得特別明白了。實在是沒有必要在後續的章節又反覆的提。感覺就像是每一代的師傅都想對三戰發表一些自己的想法。
綜合以上幾個原因,我認為鶴拳拳詩應該是數代的拳師在傳承的過程中一代一代的追加自己的心得。
客觀來看,拳詩內容每個段落的水平明顯有高低,但是一個武術體系本來就不可能是一人一時完成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驗證和改造完善。沒有這些古人一代一代的努力根本就沒有這些武術傳承下來。
也因此,這些拳論拳經雖然在現代常常拗口難讀,但是能力所及的話還是應當花時間細心閱讀。讀完之後往往會發現,你以為你發現了古人不知到的東西的時候,會發現其實古人已經說過了。
現代很多人在想要恢復傳武的技術和戰鬥力的時候,這些古代經典是應該要細心閱讀的。可以省略不少空想和摸索的時間。讀過之後會發現很多東西前人都已經發明過了,只要我們先了解前人已經奠定的的基礎,就可以更容易的爬上更高一點的地方。
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必須先明白巨人的肩膀在哪裡。
這段時間閱讀古代武術文獻之後我很感慨。現在很多門派他的傳承一直都沒有斷,但是一直有諸如 "你讀了也不懂""練到就會了"......這類排斥閱讀文獻的心態。導致很多人其實明明有門內的經典,其實卻沒多少人完整通讀過。往往是一代一代以訛傳訛的在誤解幾句口頭禪,然後抱怨古人沒有把怎麼戰鬥的方式傳承下來。其實很多東西古人都有傳承下來,只是需要花時間去找出來。
當你用心去閱讀這些古典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東西古人都說過了,靜靜的躺在灰塵中等我們去閱讀。
 

最後把這系列的拳詩譯文做個整理條列,方便有興趣的人容易查閱:

這兩年的翻譯參考的資料有洪老師給師兄弟的鶴拳拳詩邱文玲老師的極化武道少林龍術正法還有網路上很多人蒐藏校正過的版本。其實寫這些白話翻譯不是為了誰,主要還是為了強迫自己能逐字逐句的去仔細閱讀拳詩。如果有人這系列文章都有一起慢慢讀過來的話,非常感謝!
最後由於筆者本身功力、學識和實作經驗有所不足,在拳詩本意的理解上可能有很多錯誤。歡迎各位前輩多多指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二刀流 的頭像
    二刀流

    二刀流的刀鞘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