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又六法
纏、滑、撥、擦、抽、截。
解曰:以刀鈎棍槍隨其轉,用刀背為纏。以刀口虛迎敵器溜之,刀盤就勢撥推為滑。以刀隨其來刀,以刀背急纏滑出為撥。以刀刃靠敵槍棍而進為擦。就勢退拉為抽。彼器到近,以刀迎之為截。
翻譯
又六法
纏、滑、撥、擦、抽、截。
解釋:
用刀背鉤纏對手的槍棒類武器,跟隨他武器的動作運轉,這叫做纏。
用刀口假裝要接對方的武器,再將要接觸的瞬間閃開刀口,順勢用刀盤推撥開對方的武器,這叫做滑。
用自己的刀跟隨對方的刀勢,用刀背快速的纏、滑對方武器,緊接著撥掉對方的武器,這叫做撥。
用自己的刀刃貼靠著對手的槍棒,順桿而進,這叫做擦。
順刀勢後退拉刀,這叫做抽。
對方的武器靠近我時,用刀迎接,這叫做截。
又六法,這是在十三刀的基礎上進階的處理對手兵器的技法。
相比十三法是走位置、角度、時機,還有各種劈、打、磕這類硬碰硬的技法,又六法介紹的技法更柔韌一點。
有隨對手兵器而轉的纏法,和虛迎敵器後以刀盤將對手武器推開的滑法。
纏跟滑,則可以進一步延伸出順著槍桿而進的擦法和短兵對短兵時使用的撥法。
抽法在後續的刀法套路中則是銜接進攻和退守時的攻防轉換的技巧。
從這一組技法看起來,相較於十三法來說有更多沾黏纏繞和控制對手武器的觀念在,明顯是更進一步的概念。
在時機控制的截法也有比十三法更進一步的提升。
截法跟十三法的急法看起來很相似。
十三法-急:敵器未到,我器先迎為急。
又六法-截:彼器到近,以刀迎之為截。
這其中的差異看起來在於對手武器與我的距離。十三法的急,對手武器看起來距離殺傷我還有一段距離,而我提前攔截。又六法的截則是對方的武器快要接觸到我了,這時候我才接刀。
但是如此一來,就又會跟十三法的遲法太過雷同。
十三法-遲:敵器已到,我磕托稍慢為遲。
這裡在字面上的區分可能在於,遲使用的技法是磕托,是比較硬碰硬的接刀法,然而截法用的是迎,只有迎接住對方的刀而沒有打掉對方的刀。
這其中細微的差異,日後可以再做深入的研究。
在搜尋太極連環刀的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大陸那邊似乎有太極連環刀的傳承,而且有部分相關的筆記在網路上流傳。然而可能是時間久遠或是左岸防火牆的關係,我只能找到其中關於撥法的一篇。
裡面寫到的一個段落我認為很有參考價值" 纏與撥的區別是經絡用的不同,纏是用的大拇指一側。而撥用的是小拇指一側。都是走的外門,所不同的是纏是從對方的器械下順時針轉動。撥是逆纏從對方的器械上向下逆時針旋轉。 "雖然在原文的文字上並沒有這樣的描述,但是假如對方真的是有系統傳承的話,或許是有面授指導才能知道的差異。
不知道有沒有辦法找到相關系列的其他文章做參考。
由於身邊沒有人能協助拍攝影片,而且動作也不夠熟練,暫時就先貼出純文字的內容。等以後有比較好的影片再做更新。
下面慣例附上表格整理。
對長兵 | 纏 | 以刀鈎棍槍隨其轉,用刀背為纏。 |
擦 | 以刀刃靠敵槍棍而進為擦。 | |
對短兵 | 撥 | 以刀隨其來刀,以刀背急纏滑出為撥。 |
通用 | 滑 | 以刀口虛迎敵器溜之,刀盤就勢撥推為滑。 |
抽 | 就勢退拉為抽。 | |
時機 | 截 | 彼器到近,以刀迎之為截。 |
參考資料:
太極連環刀又六法"撥" http://www.ifuun.com/a201806141391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