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20210212115741.jpg

去年春節期間寫了一篇拳經拳法備要中醉八仙歌訣的介紹。當時在文末提到之後希望能詳細閱讀過拳經拳法備要一書然後來做一些討論。
不過一來是時間有限,再來是確實不是很容易讀透,很多用語在理解上都有時空背景差異造成的障礙。以我的能力要了解大意不難,但是想要詳細解讀術語、圖畫和步法圖就難如登天了。最終只能無限期擱置這個計畫。

幸好,我發現在中國大陸網路上筆名真定老人焦建國老師寫了一本拳經今釋,詳細解讀拳經拳法備要這本傳統武術罕見的拳術專著。
書中焦建國老師以張孔昭撰,曹斗煥注解的拳經拳法備要與張孔昭晚年著作張氏短打拳為材料,詳細講解拳經綿張拳法。

一開頭就從很關鍵的千金秘訣問答歌一首一首的逐字逐句詳細分析解讀。
比如第八首的:
問曰:步法能勝人何也?答曰:在用堅跪墜。
歌云:堅腳彎兮後腳箭,跪足為矢後足線。
         用堅推靠不能搖,墜貴勾搭隨人變。

焦老師詳細解釋了在綿張的武學中,所謂前堅後箭步是如何與這首歌訣呼應。如何在步法中時時帶有跪膝之意,而跪膝又如何能夠步到傷人。
既解答了拳經詩歌的含義,也傳達了傳統武術貼身步法的暗腿暗膝。短短幾句詩歌內中卻飽含深意。
後續的周身秘訣十二項、下盤細密秘訣......古圖釋義兼釋“迷拳” “醉八仙”,每一篇都非常精彩,把原本難以下嚥的歌訣和圖畫詳盡解答。

下半部的重點為張氏短打拳。
其中在步法闡釋的部分可以算是整本書中我認為最精彩的部分。
傳統武術的中精華在步法,甚至很多人都知道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傅這句話,可是懂得傳武步法並且有能力用文字來詳細表達的人少之又少。焦老師在這本拳經今釋中解讀的綿張傳統步法是我目前讀過把傳統武術步法解釋得最透徹的。
舉綿張的之玄步為例。書中不是光告訴讀者怎麼站、也不是只提了怎麼走,他詳細解釋到底在對敵時綿張的之玄步是什麼目的,在什麼時機運用之步或是玄步、之步玄步可以如何互換、走到什麼位置可以做哪些管腿或是摔絆。

IMG20210218001022.jpg(五點梅花步示意圖)

還有五點梅花步的這張解釋圖。很清楚的傳達了梅花圖到底代表了怎樣的方位,搭配上不同的步法示意,就能夠很清楚明白的知道要走到什麼方位要使用什麼步法。把古人含糊的文字與模糊的手繪重新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方式清楚的表達出來。用心閱讀步法專論的章節,方知步法只有在心中存有對手時才有意義,也更明白拳經一書為什麼如此經典和重要。

書中後面則用了不少篇幅一式一式詳細說明綿張的裡外死手並且附上了動作示範DVD。DVD錄製的品質並不好,很像是焦老師多年來積累的網路教學影片的彙整。但是還是可以看到老人家是用了怎麼樣的大功夫去一字一句的理解用詩歌記載的招法,用心示範並無私的介紹給所有的武術愛好者。
這七十二手有一些手法其實頗有相似之處,與其免強區分到底不同的招法之間相差在哪裡,不如把握一些共通的大原則可能對於掌握貼身短打是如何在做招法變換更有幫助。仔細閱讀也可以理解傳統的貼身短打武術與現在較為流行的中距離閃戰的打點風格有何不同。

這本書絕對算得上是一位武術研究者畢生集大成的著作。內容既深入淺出的以現代方式解釋經典拳經,同時也匯總了焦老師畢生對拳術的理解。非常適合所有喜歡傳統武術的人仔細品味,肯定會大有獲益!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