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rqq00005p64sr7p7207.jpg

行刀八母法

既有前法,又敘此者何也?前乃靜中待動,此是動中制靜,前係客先主,此係主先客,動則應之,不動則誘之,此武藝中之秘言也。

第一刀:猛虎驅羊

主左步進半,右步進一,諒近敵人,發刀虛砍客面胸肚處。客蹲身以刀背自右向左開磕主刀。刀響。主自客右肘下翻刀(註1)繞客左肘腕轉砍。如敵退剁一刀。(註2)認敵手腕趕扎之,如不及扎,則從太陽右肘處砍之。

歌曰:
刀如發風腕直藏,刀平敵眼要商量。(註3)
因他再入先休後,得進須教右手傷。
已得敵人身伏地,敵來雖眾莫驚忙。
砍搧右肘蹲身用,傷敵飛身閃在旁。
前若有人休速進,留心虛實要平詳。
伸刀扎刺皆虛誘,劈砍須由兩太陽。

註1:翻刀。此處的翻刀應該是指將刀放低到對手右肘下,以一個U字型從對手的右側繞往他身體左側,在移動過程中刀面會有翻轉的動作。

註2:剁一刀。剁這個動作在行刀六路的套路中也有出現,但是在十三法中沒有解釋過這個動作所以之前我不太敢做解釋。不過這次在對刀中出現,不得不嘗試解釋。以我推測,剁這個動作與劈砍的差別應該在於手腕活動的幅度。以日常煮菜剁骨頭時由於需要與硬物硬碰硬,剁這個動作手腕會相對比較鎖定以便施力和抵抗碰撞。

註3:刀平敵眼要商量。從詩歌中很難判斷刀平敵眼要商量是希望讀者不要這樣做或是建議要這樣做。筆者只能以自己學習過的日本刀術要求來參考,也就是對峙時刀尖要朝向對手來進行施壓。


行刀八母法

既然有了前述的六刀,為什麼還要再寫這篇?
前面六刀是以靜待動的被動刀法,這八刀是動中制靜,主動出擊的刀法。所以前六刀是對手先於我出招,這八刀是我先於對手出招。
對手如果主動,我們就配合應對;對手如果不動,我們就要誘使他行動。這就是武藝中的不傳之秘。

第一刀:猛虎驅羊

我方以步立執刀式預備。左足前進半步,緊接著右腳往前踏一步逼近對手,同時發刀攻擊對手面部或是胸腹部。
對手蹲低身子,以刀背將我的刀從我的右側往我的左側磕打。
兩刀交擊發出響聲的瞬間,我將刀從對手右肘下繞到他身體左側,砍他左腕。這時候如果對手退後剁刀防禦,則我可以對著他手腕扎刺,如果來不及做刺擊了,就直接砍向他的太陽穴或是右肘。

詩歌這麼唱:
發刀要像風一樣快,但是要小心藏好自己的手腕以免被對手攻擊。對峙時刀尖則要與敵人的眼睛齊平,以威嚇對手的行動。
行動要因敵變化,但是要搶佔先機不能被動等候,一旦成功進身務必令要殺傷對手的右手(持刀手)。
當對手已經中刀倒下時,就算敵方人多勢眾也不要驚慌。
砍搧對手右肘的時候要蹲低身子,飛快的閃身在對手身旁兩側。
面前有敵人時不要貿然前進,要細心評估對手的虛實。
刀刃前伸的各種扎刺其實都是誘敵的虛招,劈砍則務必要瞄著對手左右兩側的太陽穴。


相較於之前六刀主要是後發反擊的被動刀法,這個章節開始進入主動出招的階段,變化也更豐富起來。
不過這八刀很有意思的是第一刀其實都一樣,是一個簡單的往對手兩側太陽穴劈砍的誘敵試探,招式真正的變化在對手怎麼處理我的試探之後。乍看是主動發刀,但是仍舊是因敵變化的刀法,這也是這太極連環刀的精髓所在。

這一刀的名字叫做猛虎驅羊。實際做過之後會發現,這一招要用得好必需要很兇猛的連續在對手身體左右兩側切換,也就是詩曰中的傷敵飛身閃在旁,並且要不斷施壓壓制對手的防禦。理論上就算對手可以不斷擋下每一刀,勢必也會被我逼著不斷後退。恰恰應了招式的名字猛虎驅羊,發招的人必須兇猛如虎,才能將對手像是驚慌的羊群一樣逼得無路可退。

在這一刀後續有一個分歧的變化,在於當我移動到對手左側時對手與我的距離和應對。其中有剁一刀這個動作。關於是什麼,在上面的註解有寫到我的推測。而在實作確認動作的過程中我也發現,當我移動到對手左側發動攻擊時,退後剁刀硬擋是對手本能會做出來的防禦動作。面對這個防禦動作依照時機和距離的不同,我可以做扎刺對方手腕或是閃身到對手右側劈砍他頭部或是右手兩種變化。
這一招不但逼迫對手陷入被動,而且製造兩三種可能的接續變化讓對手防不勝防。確實是值得列在第一刀細心研究的實用刀招。

由於疫情嚴重,無法外出與朋友盡一步檢驗,卻又不得不用影片來解釋我對刀招的理解。只能委請筆者的妹妹餵招,如果動作上有什麼不理想還請多包涵。
日後待疫情緩解並且我也動作熟練後會重新錄製更理想的示範影片。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