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陣子家中出了一些事情,部落格暫時休更做個休息整理心情。
接下來會再開始回來寫部落格,一樣盡量維持週更的頻率做更新。
另外是我在FB新開了一個粉絲團,方便想追蹤的朋友可以加好友或者追蹤。也會PO一些我自己覺得不錯的文章跟影片跟大家討論。歡迎加入。
二刀流的刀鞘粉絲團

---------------------------------------------------------------

bukan-sembarang-hewan-ular-ini-dijual-seharga-rp18-miliar-1907194.jpg(撥草尋蛇)

原文

主發刀如前。客閃身平刺主項(註1)。主即扭項,右肩向前,翻刀(註2)軟擦敵器(註3),使其不能抽退,蹲身自外砍敵項,復刀隨便轉用。

歌曰:
敵人用刺最難當,我若抽還反受傷。
向下急翻砍敵項,刀擦來鋒方是強。

註1:項。脖子。

註2:翻刀。從歌曰的描述來看,翻刀是刀順勢下甩翻轉一圈的意思,之後可能要回頭去修正猛虎驅羊的動作。

註3:軟擦敵器。順敵手兵刃而進。


翻譯

主用跟第一刀一樣的方式發刀。客向右閃身,同時舉刀平刺主咽喉。
主立即扭脖子閃避,保持右肩向前,刀隨上勢劈刀的餘力順勢翻刀向下,以我的刀輕擦對方的兵刃將其滑開,使他不能抽刀撤退。
接著主蹲身,從外側砍向客的頸部,後續的追擊隨便發揮即可。

詩歌這麼唱:
敵人用刺擊是最難應對的,我如果抽刀回防反而容易受傷。
不如順勢趕忙向下翻刀,追砍對手頸部,用我的刀擦開對手的刀刃才是妙招。


接下來會有三招一模一樣的招式,是同一個模式應對三種不同的攻擊的方式,可以當成是一個系列的招式。
這篇是第一招,這招的名字撥草尋蛇,算是蠻直白的。從名字可以看出招式的重點在於撥開對手的攻擊。

在這招中,對手應對主的試探劈刀時採用閃身平刺主項做還擊,是一個有點冒險但是極具威脅性的做法
比起主的動作,這個刺擊更值得一談。
在原文的描述中並沒有說明客是閃向哪一側,但是後續主應對的動作中有一句蹲身自外砍敵項,也就是說砍向對手的刀是從主的外側(右手手背側為外)砍向內側(右手手心側為內)。如此一來,客必然是向自己的右側閃身,閃進主的內門發刀平刺咽喉。這個角度攻擊咽喉可以傷害頸動脈和氣管,確實是足以造成致命傷的部位。

至於刺擊為什麼要選擇刺咽喉呢?明明頭或者心臟也是很有威脅性的選擇吧?而且目標還比較大。
首先,書中並沒有說刺這些部位不好,在下一招順水提魚王餘右就說了刺胸刺項一般同,刺脖子或者刺胸部的處理方式大同小異,所以他沒有做太詳細的區分。
再來刺脖子除了很致命以外,脖子雖然目標比頭胸小,實際上是相對比較不移動的位置。無論頭怎麼左搖右晃,脖子作為頭部和身體的連接軸,移動的幅度有限反而容易瞄準。而且頭部是個球體又有顱骨保護,容易滑開刀劍,胸部也有肋骨保護,容易擋住刀。相對頭部,胸部、頸部等同於毫無保護的致命要害,自然是理想的攻擊目標。

然後這裡強調了平刺,也是一個重點。我曾經看過一篇關於鐵尺(或者稱作釵),在做投擲攻擊的時候會將三叉做平行地面的方式投擲。這樣可以增加水平的攻擊範圍,提高命中率。此處使用平刺也是同樣的原因,即使沒有刺中,也有可能用刀鋒割開對手的咽喉。而且實際做就能發現平刺對手腕比較舒服。
在合氣劍的刺擊,大多也都是使用劍身水平的方式做刺擊,在刺擊中隱藏了後續做水平切割的變化。
手腕舒適、較大的攻擊範圍和後續變招,這些可能都是王餘右選擇用平刺還擊的理由。
2_antique_sai.jpg(鐵尺)

最後是關於主的部分。這招可以理解成纏頭刀的一種變化型。
從這招可以很清楚看到這套刀法會運用手腕翻刀來不斷做攻防中的虛實變化。一如前面的招式,作者希望學者可以不要經常在攻防中收刀或是停止動作,而是能巧妙運用刀本身的慣性迴旋來不斷變化攻擊含防守。還記得王餘右在總論說過的嗎?"吾之用刀,以刀引力,故要重,然重刀力大,刀動力隨,雖不用力,而力自隨矣。""雖不用力於刀,而周身氣力自全在刀焉,如水銀之在竹筒中,運之則至首,收之則至尾。"
這兩句就隱藏了刀必須持續運動,運用改變旋轉支點,收放力臂......等,改變離心力的技巧,來持續遭做刀身的運動和攻防變化。與強調一刀兩斷,大砍大劈的日本刀或是苗刀是大異其趣的用法。

然後是軟擦敵器,使其不能抽退。
輕輕地擦開對方的攻擊,當然不是真的讓他不能把刀抽回去,而是不中斷對方武器的前進,如此對方收招回防的速度就會稍微慢一點。
不過這種技術在實用時不該很刻意去追求,做好該做的動作把自己保護好然後還擊,再做好攻擊失敗之後的應對。

以下是影片示範。由於這次的招式比較單純,我認為攻防兩方的招式左右側應該都可以使用,所以這次也嘗試做了書上沒有寫得相反側的示範。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