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面的英文內容跟底下的文章意思其實大同小異)

有加入我的FB粉絲團的人可能已經讀過這篇翻譯了。
因為實在是沒空寫新東西,加上剛好再一次看到有人轉載老齊藤施展當身技的影片,讓我決定這週把這篇文章PO到部落格給只看部落格的朋友看看。

在練習岩間合氣道之前,我學過的合氣道對於當身,也就是打擊,的用法充滿曖昧。好像該用,又好像不該用,面對這個題目老師會顯得不是那麼有把握的樣子。
但是在岩間的系統裡,當身是明確存在於許多技法之中的。
單手抓四方投,第一步一挪動,就是一拳往Uke臉上去;肩抓技法的破勢,腳步一走,同時一拳就往Uke下巴打去;三教裏的技法也是最後的轉身要用腳步同時把拳頭往對方的臉上送.......族繁不及備載。
在技法中加入當身,確實可以更明確的理解 “為什麼能抓到Uke的手? Uke為什麼不跑?” 這一類經典問題。甚至是 “如果Uke不配合怎麼辦?” 這種問題都能有很簡單的答案 “揍他!”

然而到底是要勉強自己練出所謂 “符合合氣道原則的打擊”,還是向專門練習打擊技的武術學習,我認為沒有標準答案。
所以這篇文章提到的當身的訓練方式到底是否合適,見仁見智;但是當身的重要性確實不容小覷,值得在技法中多做研究。

以下是我找到這篇文章的出處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12904569839547/posts/517021412761196/


關於當身與合氣道的一些想法-Lewis Bernaido de Quiros

摘自 2019年夏季 歐洲傳統合氣道期刊 第一版

當身在合氣道中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眾多植芝盛平直傳的第一代老師都曾經很明確的表示在他們的練習中當身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合氣道的99%是當身"
(植芝盛平,節錄自Traditional Aikido Vol 5 (1974) - 齊藤守弘 38頁)
 
"在實戰中,當身佔70%,技法佔30%"
(植芝盛平,摘錄自Total Aikido (1997) - 鹽田剛三 24頁)
 
然而在合氣道的核心原則可以發現,合氣道希望我們的當身除了對著另一個人的身體打出重擊以外還能做得更多。
 
"武士之道遭到了誤解,它不是為了殺滅對手而存在。那些尋求競爭和更好的自我的人正在犯下一個嚴重的錯誤。擊倒、傷害或是摧毀什麼,是一個人類能做出最糟糕的事。真正的武士道事避免這樣的屠殺-它是和平的藝術,愛的力量。"
(植芝盛平在1942年二戰期間的 "Great Spirit of Peace" 中如此說道,節錄自Adjusting Through Reflex: Romancing Zen (2010) - Rodger Hyodo, 76頁)
 
所以我要該如何去理解當身在合氣道中的地位?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層次去認識當身:
  1. 當身本身可以被視為具有殺傷性的攻擊技術,能夠藉由讓對手失去意識,肢體受創,甚至死亡來徹底結束戰鬥。
  2. 非致命,但是帶來疼痛的當身,能讓對手分心或是無法專注控制身體。
  3. 非接觸的當身,用來在對手的防禦上製造破綻以方便施作應用技法,藉此在最低限度傷害對手的前提完成制服。
  4.  
在George Ledyard談及當身文章中,他這樣指出:
 
"想像你站在一面非常乾淨的玻璃後面,然後某人對著你的頭投擲棒球。如果那一球充滿了力量與速度,即使你知道面前有玻璃保護,你仍然會畏縮的蹲下身體閃避。如果那一球軟弱無力,你可能會毫無反應。所以 "不打擊"的當身感覺像是真打一樣,否則他不能在同伴身上製造出任何預期中該有的反應。許多合氣道練習者所使用的軟弱的當身,在面對受過訓練的攻擊者面前是毫無效用的。
 
 
另一點是,合氣道中有許多技術是針對當身作的反擊。然而,對打擊的陌生導致練習中遇到的當身通常是軟弱而不集中的,因此也無法養成遇到真正攻擊時的能力。
那麼身為一個合氣道人,我們該怎麼養成當身的能力呢?我們需要為了當身去學其他武術嗎?有許多不同的練習方式能夠強化當身的能力,我們所尋求的當身必須能夠符合我們平常在體術和武器術中培養的合氣道原則。我們不希望練習的打擊技與我們長期遵循的理合相矛盾。這不會強化我們的合氣道,反而有可能使它弱化。因此,雖然接觸其他的武術很重要,但是不同的身體操作方式可能會使一個人的合氣道便的錯亂。我們需要的當身訓練必須符合我們已經養成的身體操作方式。其基本的力量來源必須是:
 
"力量來源自地上,通過身體中樞傳到末梢(手臂或是武器)"
 
當身也必須符合這個原則。最好的訓練方式就是巻藁。其他替代的訓練器械可以是沙包或是沙袋。以巻藁而言,起初我們以符合上述原則的方式緩慢而不帶力量的進行打擊。這也能慢慢強化我們的拳頭。直到我們已經熟悉這個動態後才開始增加力量和速度。當我們能在基本的拳擊上體會到正確的動態,這個習慣也會帶到其他的打擊技上。
這個過程需要一點時間。就像是體會武器技和體術所運用的身體動態一樣。最終我們需要統一我們在合氣道中所做的一切。武器和徒手所使用的發力方式應該是一樣的。通常這樣的練習(巻藁、沙包和沙袋)在一開始應該要有熟知這種訓練方式的人在一旁監督,避免受傷和確保訓練的方向與我們的目標一致。在這個尋找發力方式(如上所述)的過程中,有幾點要注意:
  • 腳-臀部-手肘-手的連動
  • 距離、時機和節奏
  • 單獨練習的組合套招
  • 打靶的組合套招
  • 精確性(在目標的打擊和自己的武器身體操控都是)
 
含有當身的技術:
  • 核心技法:一教、二教、三教、小手返、四方投、入身投
  • 進階技法:呼吸投、迴轉投、腰投
  • 自由技法所應對的當身:刺擊、正面打、斜面打、前踢
  • 慢動作攻擊和同步到自由技的遊戲
在日本的岩間道場,齊藤守弘老師淡化了當身在入門階段的重要性。在指導基本技法時,著重在間合(距離、時機)的掌握、受身,崩(破換平衡)和体捌(身體移動)。然而,齊藤老師經常利用當身來解釋上述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在投技練習的過程中,如果出現Uke可以追擊的破綻時都會被特別強調。
更進一步,在進階的技法的練習中,比如變化技或是應用技,當身更是常常被視為技法中重要的元素。在與道場中五段以上以上的資深前輩練習時,他們的當身都有相當的威力。所以這就很明白,儘管在日常的練習中我們的重點專注在與對手的連結、受身和呼吸上,從段級開始,習得有效的當身仍然是被期待的。在這方面的培養雖然沒有在日常課堂上做訓練,但是依然被期待能透過個人的努力習得。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