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第十屆兵武盃-見聞

這是最後一篇了。
見聞的部分主要想寫一下這次的全接觸賽制。
全接觸賽制在兵武盃上其實不完全是新東西。
好像在前年,養正館的老師們就在兵武盃做過一次示範賽。只是這次結合了VN的教練、裝備還有新版的規則,再來做一次示範。

規則簡單描述一下

  1. 雙方各有30分的總生命點數
  2. 兩人個別安排一個計分裁判,有人受到5點有效攻擊之後,比賽喊停,雙方一起計分扣血
  3. 比賽分上下回合,一回合我忘記多久了,兩回合打完誰的血比較少誰輸。

基本上是以兵武盃的比賽規則+部分的不停錶規則調整出來的比賽形式。
在比賽的細節上,我覺得還有再調整的空間。不過這個不需要我來擔心,因為VN的教練們肯定還會做優化。等他們正式開放報名的時候,我相信又會跟現在的版本有一些差異。

我想聊的是真的會有人很會用武器,但是不太擅長拳腳耶。
這種跟廢話一樣的事情,對於長期待在傳武環境的人來說其實不那麼直覺。
傳武人練習兵器之前,一定都是先練了一段時間的拳腳之後才會開始練兵器。所以一個能用刀劍的人,通常拳腳也會有一個水平。(先不要計較現代傳武人的拳腳水平問題www)
不過這次在全接觸示範賽就能看到很有趣的現象。
養正館和萬成太極這一組,在訓練體系中拳腳技術比例比較高的拳館,在對打中會更願意進行拳腳對抗。甚至萬成太極的架子比起用武器,更像是搏擊選手拿了把劍而已。
但是在普拉斯八極的吳教練和VN的劉教練的場次,情況就又不一樣。吳教練手持短刀,擅長近身的拳腳技術;劉教練擅長歐洲長劍,拳腳雖然也會一些,終究不能跟專門的拳術教練相比。
所以劉教練在賽場上的戰術也很明顯,就是利用長劍的長度優勢,盡量避免接近戰。
拳腳功夫和兵器哪一個面向更強,在這種全接觸賽事中會產生很不一樣的戰術。


從這裡就可以回頭想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在比賽中不停錶的階段,很容易由兵器戰打到拳腳對抗。
而在真實的搏命戰鬥中,這種打到最後手段的紀載其實也很多。
但是我們又必須考慮戚繼光將軍在拳經捷要篇中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話

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入門也

在冷兵器時代,練習刀槍劍棒的CP值一定遠高於練習拳腳。
但是又不能排除戰鬥中不得不使用拳腳功夫的狀況。
那麼一個聰明的古代武術家會怎麼做?
大家應該也能馬上就聯想到一樣的做法,
黃百家在記錄王征南功夫的內家拳法一文中提過拳家惟斫最重,拳法家最重視的攻擊手段是劈砍。
黃百家還記錄過一段王征南說的話
拳成,外此不難矣。某某處,即槍法;某某處,即劍銊也。

形意門祖師-姬既可化槍為拳
以槍法的攔拿紮等技術融入拳法之中。

八卦掌門人常說的雙掌如雙刀
主要以手刀揮、削、插......等近似刀法的招式結合身步法來做戰鬥。

合氣道說的則是劍杖體的理合
以劍法概念來閃避對手攻擊線、將對手的手臂當刀揮或是最常見的用手刀來做打擊技。

這些同時在體系內包含有體術和兵器術的流派最明顯的共通點,就是會把體術和兵器術統一在一個戰鬥觀念之下。
以一套思路來同時練習兵器和體術,藉此降低訓練成本。
依照結合的深度也有層次不同
初級一點是在動作上的直接對應:刀劍劈砍直接類比手刀或是捶打;
進階則是在戰術觀念上的對應:把迴避劈砍的攻擊線概念對應到迴避拳腳攻擊的走位上......等等。

這種方式的整合以現在純拳術格鬥的擂台來看,容易顯得不倫不類。因為拳腳戰鬥畢竟跟刀劍戰鬥不一樣,有各自獨特的特性存在。
但是在這種兵器全接觸賽事中,某些更專精於刀劍的選手或許就能往這個方向去整理出一套獨特的拳劍混合的技術。
而本來就雙修的選手,也能在這種混合賽事中磨練出流暢變化兵器和拳腳戰術的方式。
像我個人就非常期待,我有沒有辦法在這種全接觸比賽中用出合氣道的兵器術和體術?
這是一個門檻比較高,但是後續發展充滿無限可能的賽事。
我很希望兵武盃能更快讓這個比賽成熟,然後堅持舉辦個幾年。
相信就像現在的兵武盃一樣,只要給大家好的規則和足夠的時間去成長,絕對能發展出獨特的技術。
我很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