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3/24)去參加了Vor & Nach 史實歐洲武術會的摔技講座,主題是在兵器戰鬥中的摔技。
因為自己有在練習摔跤跟合氣道,尤其是合氣道本來就有武器取的摔投技術,對這個主題也就特別感興趣。
由於現場大部分的人並沒有練習過摔法,主持人一開始先從護身倒法的後滾開始介紹。這個部分基本上不同門派差別不大,比較要注意的是翻滾的時候手上因為持有長劍,翻滾時如果不注意可能會造成妨礙甚至是對自己造成傷害。這是比較需要注意到的一點。
護身後滾做了兩三個進階的變化,其中一個項目是對方把我推倒之後他會上前追擊,我要盡快起身並擺出防禦姿勢。我發現到因為合氣道的後滾會先往後滑一步,讓我後滾退得比其他人來得更遠,可以多爭取一點起身防禦的時間,也許這正是合氣道選擇這種後倒方式的原因之一?值得想想。
進入摔法階段,總共介紹了兩種摔法。因為我不知道技法的名字,簡單用國術的相似動作代稱:
- 蹬仆式
- 懶扎衣式
動作的要訣基本上跟空手對摔沒什麼差別。比較要注意的是這一類的摔法在歐劍的手稿中分類在“跑過”(不要問我原文怎麼拼)。白話的意思就是對方對我猛衝攻擊的時候可以選用的技法。
要注意的重點就是,一方面要能施力維持著在頭上格擋的劍,同時又要保持下盤的靈活入身,兩者各走極端卻不能顧此失彼。這種上下半身要能夠各做各的,既是整體,卻又能夠互不干擾的運動方式跟摔跤頗有互相應證的味道。
正課結束之後,今天有壽星參加安全兵器百人斬挑戰,當然我也下場湊了熱鬧。說是百人斬,其實是對壽星的二十人次車輪戰,仍然是對體力的考驗。而且二十個人各自選用的武器和戰鬥風格各有特色,一場車輪戰下來能看到各種打鬥風格,是非常有趣的慶生方式。
接下來就是自由對練了,大家自己穿好護具找對手對打對練。
這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測試自己學到的合氣劍,於是我很愉快的到處找人對打看看。有人偏好在雙方交鋒對峙的時候瞬間拉短距離,也有運用中國刀法對戰的對手。
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應該是方子平,Vor & Nach 舉辦比賽的冠軍。確實很厲害,我完全沒辦法判斷他出劍的時機跟角度,總是沒有辦法正確的防禦他的攻擊。殺得我心服口服。
這次相較於一年前來到Vor & Nach參加鋼劍對練的時候無招可用,雖然今天用得是安全兵器,對打練習後也得到一些寶貴的心得。
- 基本的七式素振完全沒有問題,除了素振三我不敢用以外,其他每一招都很實用。尤其是素振二的退步舉上段,原本擔心破綻太大,實際使用時出乎意料的好用。因為退後的同時已經把劍舉起來了,可以立刻還擊,省去了舉劍的時間。
- 素振五的架劍面對自上而下的劈砍也是好用,但是重點是身法步法要能夠俐落的走向斜前方,這個才是最困難的部分。
- 素振六、七在直劈之後接刺擊有時候能夠收到出乎對方意料的效果,然而刺擊的問題是容易發生雙方相殺。所以刺擊絕對要避開對手的正面走向側邊,跟素振五一樣,這都是最困難的部分。
對練後覺得欣慰,合氣劍完全沒有問題,是可以用的劍法,這幾個月來每天堅持揮劍練習沒有白費。
總之這次的講習不論是前面的摔技或是後面的安全兵器對練,都給我很多新體會,新的刺激。武術的學習就是要這樣透過實作和修正才能夠日益精進。
2018/4/1 更新 得到 Vor & Nach 當日百人斬的比賽影片
14:10 右側穿藍色上衣黑色功夫褲的人就是版主。
只能說,實際看到側拍總是比自己以為的要差得很遠。還有非常多努力的空間。
以下自己分析一下。
1. 14:25 左右使用了素振5做防禦並反擊,但是沒有同時側步移動,劍尖也沒有下垂,使得對方的劍沒有順著刀身滑下去。容易變成雙殺。
2.14:35 左右嘗試用了組劍3的技巧,在對方做刺擊或是撥開我的劍的時候以素振5做攻擊。但是有跟上一動一樣的問題,側身不足,劍尖太高。
3. 14:40 這一下不應該使用素振5,因為多了格擋的動作所以出劍慢了,或許素振2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4. 14:50 嘗試使用了素振6,追擊的刺擊確實可以有出乎對手預料的效果,但是因為沒有做角度的移動所以變成雙殺。
5. 14:55 最後得分的一擊,乏善可陳......運氣的成分居多,沒有明確的攻擊意圖和威力。雖然依然可以造成傷害,但是不是好的攻擊。
希望下次對打可以在這些方面上有進一步的改善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