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200404_093440.jpg(方七娘白鶴拳十五勢之五 招陽)
最近疫情嚴重,減少外出,當然也包含了去台北練拳。只好在家裡研究拳譜,也算是難得的機會讓我把書拿出來讀。
白鶴仙師祖傳真法書中,後段收錄了圖譜方七娘白鶴拳十五勢,裡面收錄了各種實用技法。有腿法、拳法,甚至有過肩摔法......等。
其中一張叫做招陽的圖讓我特別感興趣。
原圖附錄的文字如下:
凡拳起手,只要招陽。無論他用何勢,可用此勢,大門放過,小門直入。蓋此勢兩手顧鼻面,短牙顧中攔切,戒分尻退後。
這幾句裡面筆記裡面大門、小門幾個名詞不明白意思,短牙我猜是指手肘,試著白話理解看看。
凡事開始打鬥,就用招陽勢。無論對方用什麼架勢,都可以以之應對。大門的攻擊不用理會,小門直接闖入。
因為招陽勢兩手可以保護面部,手肘可以用攔、切的手法護住中門。切記不要雙腳分開退後。
 
在南拳或是空手道中有一些跟這張圖相類似的動作,但是通常都是正身對敵,雙手分開,有時候甚至比兩肩更寬。

截圖 2020-04-04 下午2.02.58.png(網路搜尋的八步連)

IMGS0256-670x292.jpg(上地流空手道的三戰)

這些看起來都更接近練功用途,可能不是技擊應用的招陽勢。因為雙手很開,對中門的防護看起來不夠嚴密,而且圖畫上我主觀看起來其實有點側身的角度。
所以以下我依照自己的想法來擺看看招陽勢

img_20200404_114257.jpg(實驗一)

原本我猜是全側身的站姿。但是如果用側身應敵的方式來站,會有兩個問題。
  1. 全側身的話會比較接近三尖對的站姿,臉會從前手上方看出去。在身體和腳步的方向和圖畫雷同的時候,畫師其實是看不見我右臉的。這樣就跟原本圖畫不一樣了。
  2. 全側身如果後手要擺在圖畫上的位置,後手就會離臉很遠,無法兩手顧鼻面,但是如果要堅持後手能護臉面,後手的位置就必須往前移,也會跟圖畫不一樣。
以上兩個原因,所以招陽應該不是全側身,三尖對的站姿。

img_20200404_115050.jpg(實驗二 用手機自拍所以左右相反了)

依據第一張照片的問題點修正之後,身體應該不是全側身接敵,但是也不是正面接敵,身體大約45度面向敵方。
臉從雙手間看出去,前手手肘跟膝蓋在同一垂直線上,後手比前手稍底,放在左胸前。父子相隨。
這樣的姿勢跟圖片比較相似,應用上也比較符合原圖的描述。
接著動起來試試看。

(蓋此勢兩手顧鼻面,短牙顧中攔切,戒分尻退後。

隔天也跟拳伴實際對打驗證,看起來這樣做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打的影片因為牽涉到拳伴的意願,就不放上了。
老實說,這是一個在現代也很常見的技擊架勢,不過既然古譜有記載,就還是來研究一下。省得上場戰鬥時連到底要怎樣站才像傳武都猶豫不決。
相類似的站姿在拳經拳法備要中也有記錄,所以不論南派北派,傳統現代,有些東西不管什麼時代都是這樣用。
強分傳統現代,很多時候只會讓自己打起來礙手礙腳。而且你以為的現代東西,古人不見得就不曾想到過。
2530785.jpg(再看一次拳經拳法備要這張圖)
 
更新 2020/4/21
感謝網友介紹,在極真流空手道有一個構叫做前羽。跟招陽頗為相似。

11734180046309.jpg(大山倍達示範,與拳譜的招陽勢頗為雷同。)

2020.7.29
關於大門小門是什麼意思,我終於找到資料解釋了。大門即人體上部與胸腹之間;小門者即人體下部兩腿之間。出自劍經註解。如果用這個解釋的話小門直入可能可以理解為直接踏進對方雙腳之間或是起腳直踢,然而大門放過是什麼意思,還待研究。
另有一說是大門、小門重擊一般打擊的意思。如果用這個解釋,則大門放過,小門直入就可以完全理解為“對手重擊就閃避不接,一般性的打擊則可以硬扛直上”。這可能是目前查到最完美的解釋。

2021.7.16
640px-Zhangzhou_Shi_Paifang_20120225-27.jpg(福建的牌坊)

關於大門放過,小門直入
目前找到最合理的說法。
古代大戶人家的門分兩種,中間比較大的叫大門,會左右兩扇門板開門,比較少使用。旁邊會有一個比較小的小門,只有一扇門板,日常大多使用這個小門。
以這個說法去解讀的話。
大門就是雙手以內的中門,小門就是身體左右兩外側。以現在傳武人比較熟悉的說法就是內門、外門或者圈內、圈外。
所以大門放過,小門直入的意思就很清楚了。
避免跟對手在中門互換拳頭,盡量走對手兩側偏門。是避正打斜的打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武術 功夫 國術 鶴拳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二刀流 的頭像
    二刀流

    二刀流的刀鞘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