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8b9ffe61f467f51b4b89f08e0c84809.jpg(漂亮的國術美女的照片好難找)

在幾年前的文章套路的意義中,我曾經討論過套路是否在今天還有存在的價值。當時我很大氣的說,現代人應該可以捨棄掉套路的練習了!
結果幾年過去了,最終我自己也沒辦法完全在練習中捨棄套路的成分,終究這是一個國術人很難繞開的練習項目。這幾年和包含空手道在內的其他門派武友交流、討論,了解其他人是怎麼去看待套路之後,我對套路有一些新的看法。

武術套路龐雜,在部分套路多的門派甚至可以看到有一二百個套路這麼誇張的數字。不過大部分門派的套路其實沒有這麼多,一般套路數量少則二、三套,多到十幾套左右就算很多了。比如詠春拳只有三套、八極拳主要的套路只有兩套,我練習的縱鶴拳也只有九個套路。
通常在一個門派中的套路會有輕重緩急的區分,扣除掉純粹表演用的套路,我個人大略將套路區分為下面三種。

  1. 基本功型
  2. 筆記型
  3. 邏輯型

所謂基本功型的套路,一般就是門派中最重要的核心套路,也叫做拳母,通常會在學拳的最早期就傳授給學生,而且在個人的武術生涯中必須不間斷的堅持練習。
這種套路極其重要,但是結構反而相對單純不複雜,因為核心觀念就是不會太多才叫做核心。基本功套路的目的在於建立學生符合門派要求的身體運作習慣。比如縱鶴拳的三戰套路幾乎不帶有明確的攻防動作,主要就是在練習身體吞吐浮沉的運動習慣。所以在套路之中包含陰手陽手兩種區別,總共做了六次吞吐浮沉的身形起伏練習。
如果沒有在這種拳母上花下足夠的時間,即使學了後續的招式套路,通常動作風格上也會比較欠缺與該門派要求的身形結構、運動節奏和力量的質感。
如果時間有限,只能夠練習一個套路,老師會叫學生一定要重點練習的套路就是這種最重要的基本功套路。好比鶴拳有所謂鶴拳三戰始,三戰練到死這樣的一句話。
此外在很多門派中,拳母不一定就是套路,也常有以單招反覆操練的形式,比如形意拳的五行拳、八卦掌的單雙換掌......等。

筆記型的套路以我個人的經驗,在南少林拳系中的比重較高。
可以把這種套路理解成一種組合拳的筆記和串聯練習。通常是三五個單招一組,左邊打一次、右邊打一次,換一組動作再左邊打一次、右邊打一次。有時候在一個套路裡面會包含有三四段不同的招式組合,可能是打過去掉頭再打回原地,也可能是打四門的方式打四次。
段落跟段落之間的連貫性不明顯,甚至有一些比較短的套路單招跟單招之間也沒有明顯的連貫性,單純只是把門派中的動作串聯起來方便記憶而已。
筆記型套路的目的是讓學生記住門派中的招式動作和這個學習階段必須掌握的技術重點。在沒有建立腰帶段位制度的國術門派中,也隱隱有區分年資和功夫深淺的功能,但是這種套路的重要性遠遠不如基本功型重要。實際上只要老師有意願,這種套路幾乎可以無窮無盡的編出來,講難聽點,有時候也可能是老師為了混飯吃編得教材。很多很厲害的前輩可能會一些單獨的散手,反而不見得會打很多這種筆記套路。

邏輯型套路在北派尤其是螳螂拳中比較多,南派比較少見。也許是南北武術在發展的某個階段思路有分歧的關係。
這種套路乍看跟筆記型套路很相似,但是在套路結構上我認為還是有蠻重要的不同。邏輯型套路從第一招到最後一招通常會有環環相扣的關聯性,第二招的存在是因為有第一招,第二招也會帶來第三招的出現。熟練這類套路,仔細理解並掌握招式跟招式之間變化的關係,能夠養成招式變化的邏輯。可以知道當我用了某招,對手最有可能用什麼方式應對,而破解對手反擊的最佳解又是什麼方式。
以我個人的經驗,這種套路就算比較長,也會比筆記型套路容易記憶。因為動作跟動作之間的轉換是有意義的,出了第一招自然就會帶出第二招。而這種套路也不需要精通很多,大概掌握一兩個經典套路就能夠培養出很不錯的招式變化邏輯,多會很多只是多明白一些比較特殊的招式變化,在情急之下不見得能運用得出來。
在運用上,有人會說"對手不可能那麼笨,讓我們照著套路打到完!"的確是這樣。所以邏輯型套路的重點在於為什麼上一招和下一招是這樣連接得,他設定的對手得反擊方式是不是對手得最佳解?那麼連接得下一招是不是應對對手反應得好選擇?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藉由推敲套路連接方式可以培養出合理招式變化邏輯,反而對於臨機應變自創招法變化會很有幫助。

當然,這三種分類不是絕對的,很多套路是兼有基本功型與筆記型或是邏輯型的功能,比如小八極或是太極拳的套路。至於純粹表演型的套路就不在分類討論的範圍內了。
如果實在不能捨去套路練習,那麼弄懂自己在練的套路的意義,區別在體系內的輕重緩急,了解自己學習了或是蒐集的套路屬於哪一種類別對於安排有限的練習時間還是會很有幫助。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