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20210613091134.jpg(孩子的坐姿總是端正舒服)

自從去年孩子出生之後,練習的時間很明顯地受到孩子的影響。
孩子隨時都可能吵著要抱抱、要喝奶、想睡覺或者沒什麼理由只是想要我陪著他,常常為了讓孩子能早點睡覺自己也跟著就睡了。分分鐘都很珍貴的下班時間往往一不小心就過去了。能夠練習的時間跟以前相比少的可憐。

不過隨著孩子逐漸成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我也得到很多很有趣的體會。這些是過去很難感受到的。
比如說,當孩子抱著才願意睡,一放下就大哭,就這麼抱了半個小時之後,恍惚中忽然就能體會什麼叫做懷抱嬰兒肘頂山,鬆而不懈,緊而不僵。
抱著孩子的手太鬆,孩子會摔下來;抱孩子的力太大,孩子會痛;用的力太多,也會手痠很難長時間抱著孩子。
抱著孩子滿房間打轉得時候也能對傳統武術的鬆緊結構有新的體會。

到了最近孩子開始會坐會爬之後,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就更加的有趣了。
以前我並不相信道家返天天的說法。我覺得武術的勁法就是一種後天學習而來的更有效率的肢體運用方式。現在每天觀察孩子的活動我才相信,這些都是人本來就會的,只是隨著身體成長和日常生活習慣的影響而逐漸改變了身體操作的方式。

兒子的坐姿端正挺立,頭頂跟會陰天然成一條垂直線,脊椎的曲線自然漂亮。這就是立身中正。
睡著的時候觀察孩子的呼吸,是很自然的腹式呼吸。
肩胯關節柔軟,活動度很大,而且舉手投足都是以根節啟動,這是開肩胯。
揮手是整條手臂揮動,踢腿是從胯關節全力蹬出,力量常常出乎我預期的大。這叫根節發力。
孩子一但不爽,會用全身扭動掙扎,即使是大人也很難抱得住,這是脊柱力;或者是孩子耍賴把身體放軟,一身軟骨頭也是很難抱起來,這是鬆沉。

嬰兒們這些身體運用的方式是不是都很像是內家功夫的要求或者是表現型態?
當我很驚喜的在孩子身上發現這些的時候,我忽然想起在孫祿堂形意拳學第一段看到的
“世人不知有逆運之理,但斤斤於天地自然順行之道,氣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體質虛弱,陽極必陰,陰極必死。於此攝生之術,概乎未有諳也。惟聖人獨能參透逆運之術,攬陰陽、奪造化、轉乾坤、扭氣機,於後天中返先天,復出歸元。”
內家武學和修行道功的人所追求的返先天,也許就是前人在孩子們的身上看到了值得學習借鑑的元素?
逆運之術、轉乾坤、扭氣機,於後天中返先天,也可能就是仿效孩子們的身體操作方式,以後天的努力返回先天動態的學問。這樣一想,這幾句玄之又玄的話倒也不是那麼難以理解。
孩子們不懂這些大人追求的奧妙的珍貴,他們只是在成長的初期由於身小力弱,天然的以最有效的方式去運用身體。等到四肢力量這些後天之力逐漸增強之後,先天奧妙也會逐漸被忘去吧?
道不遠人,人自遠道,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卻讓人感到唏噓不已。

arrow
arrow

    二刀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